近日,丹麥的一項研究顯示,工作壓力可能會增加患中風的危險。心理壓力與中風發生率呈正比。
研究人員對近5000名男性進行了研究,這些男性的年齡介於40~59歲,問卷調查包括是否接受糖尿病治療、酒精飲用量、吸菸習慣等,跟蹤時間長達30年。研究期間,共有779人患了中風,平均每167人中就有一人因中風而死。研究結果顯示,中、高階層上班族如果經常承受壓力,最易患中風,而且患中風的風險會增加約38%。研究人員指出,這種現象在年輕男人身上最爲明顯,因爲年輕男性所承受的壓力往往時間較長。不過,除了工作壓力,吸菸、高血壓和糖尿病等也會增加患中風的風險。
而最近《歐洲心臟病期刊》公佈了另一項針對514位平均年齡在62歲的志願者的研究,這些人被安排在通常情況下認爲是高壓力的環境中,並且要求接受複雜的精神測試。研究中,工作人員發現,當人的精神或者肉體處在壓力之下時,身體會分泌一種固醇激素,而這種激素會導致血管狹窄,並且通過儀器檢測血管後發現,血管壁中包含的脂類物質明顯增加。這意味着長期的心理壓力可造成血壓升高、內分泌失調以及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從而大大提高中風的發生率。
中壯年應從調整心態、生活習慣入手
專家指出,一旦真正步入老年,很多人都意識到要防止中風發生,所以老人們的預防“功課”做得比中壯年紮實得多。“隨着醫學知識的普及和經濟條件的改善,很多老人都對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給予了高度重視,並會配合醫生進行規範的藥物治療。反而是年輕人,自認爲中風這類疾病不會跟自己沾邊,所以肆無忌憚揮霍健康資本。”彭英說。
中壯年人羣如何才能遠離中風威脅?彭英給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每天保持輕鬆樂觀的心情,堅持有規律的生活,多和同事、上級、家人交流溝通。
勞逸結合的工作方式:不熬夜、不過多應酬、多做戶外活動等。
和諧的家庭鄰里關係:和諧的關係可保持良好的心情。
健康的飲食習慣:少沾菸酒或不沾菸酒,少油膩、高鹽飲食,多清談飲食,多吃蔬菜。
娛樂有度:工作結束後,每天晚上連續看電腦、電視的時間最好不超過2小時,否則容易引起大腦疲勞。
及時就醫處理:如果出現失眠、情緒波動、血壓升高、內分泌失調、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應儘快去正規醫院尋求專科醫生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