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大腸癌的四大特點:


  一是早期發現少。直腸指診沒有列入常規體檢選項中,青年人對疾病缺乏警惕,而女青年更是羞於檢查,被確診的患者已經在中晚期的患者佔了50%~80%,而20歲以下的患者,一旦確診,幾乎全部是中晚期。


  二是惡性程度高。在確診的青年人大腸癌患者中,超過6成已經轉移擴散。


  三是漏診多。臨牀統計發現:35歲以下大腸癌患者從感到不適到就診、最終確診,平均時間爲5至15個月,70%患者被誤診爲痔瘡、腸炎和腸蟲症等。


  四是浸潤型癌腫多。所謂浸潤,是指癌細胞向四周或深層組織擴散的能力。和中老年人大腸癌相比,青年人大腸癌的癌細胞分化程度(不成熟程度)差,浸潤能力強。更容易擴散,所以預後更差,其5年存活率僅及中老年大腸癌患者的1/4。


  便血、經常性腹瀉、腹痛、有家族史者要警惕


  1.便血:便血超過一週要小心便血在一些飲食起居不規律、大便祕結的青年人中很常見,多數人會自行診斷爲痔瘡,而羞於去醫院就診,尤其是一些未婚女性。這本無可厚非,但須掌握一個原則:用藥一週後如果還有出血,或用藥好轉後症狀又有反覆者,須及時去醫院就診。區別大腸癌和痔瘡:大腸癌的早期症狀與痔瘡有很多相似之處,因此做到早期區別大腸癌和痔瘡很重要。大腸癌和痔瘡的共同點是大便帶血,但它們的不同點主要有三個:一是大腸癌病人的大便次數增加或不規律,而痔瘡病人一般不會增加大便次數;二是出血量和出血狀況不一樣,大腸癌出血,血和大便往往混在一起,出血較多,而痔瘡出血一般在大便前或大便後,出血量少;三是大腸癌發展到一定程度一般會腹痛,而痔瘡不會腹痛。當然,最好是一發現問題就去醫院向醫生諮詢。


  2.腹瀉:腹瀉別不當回事有些年輕人飲食稍不注意就會腹瀉,有些則時有便祕,但自恃體質好,有健康資本,有點毛病可以“扛過去”、或忙於事業家務。疏於檢查,或以爲大腸癌是老年人的事,放鬆警惕,實際上這裏面往往隱藏着危險。曾有一位患者,有長期腹瀉史,親友力勸其來醫院作腸鏡檢查,結果在乙狀結腸發現了問題,手術後診斷爲早期結腸癌。由於發現得早,治療效果很好,若他再遲半年,那就可能是晚期了。因此,對於長期腹瀉和便祕的患者,如果用藥效果不佳,須作進一步檢查,以排除腸癌的可能。


  3.腹痛:腹痛者須排除腸癌腹部隱痛不適在青年人中很常見,由於多能自行緩解,也因此容易被患者忽視。只有腹痛很嚴重了,纔會來醫院就診,如爲腸癌患者,此時多已伴有腸梗阻,病情已被延誤。因此,對於長期有腹部疼痛的患者,建議行腸鏡檢查,在排除佔位性病變後,纔給予對症處理。


  4.家族史:遺傳,提示早篩查。若父母或直系親屬(如爺爺、外公、叔叔、姨媽等)有結腸癌或結腸息肉史,則更要引起重視,自覺接受篩查。一旦發現大便出血、腹瀉、大便變形等異常,須及時聯繫醫生,作進一步檢查,以便早期發現問題、早期治療。


  其實,早期防治大腸癌侵襲青年人,只要提高警惕、早期就診,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青年人應摒棄僥倖心理,發現問題及時到醫院檢查,同時醫務工作者也要提高警惕,不能以年齡作爲某種疾病的絕對判斷標準,要重視患者的主訴和各種必要的檢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