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的注水肉很難分辨。因爲肉中本來就是含水分的,由於豬的個體差異,有些豬肉本身含水就多,而有的豬肉本身含水就少,理論上講,肉中水多水少都是正常的,只要不太過分,肉眼很難識別。    

雖然有關部門給出了種種竅門教消費者去識別注水肉,但實際上並無可操作性。比如,用乾燥的餐巾紙放在豬肉上,紙溼就是注水肉,乾燥就不是,但由於豬肉本身就含有水分和油分,即便不注水的肉,餐巾紙放上去後或多或少都會被浸潤,消費者很難做出“幹”和“溼”的判斷,這樣的方法即便明顯也很難在索賠時作爲證據。    

肉眼難以識別,儀器總可以吧。執法部門是有專門的儀器去檢測肉中水分的含量,但仍因爲豬肉本身含有水分,執法部門無法判斷水分是肉中原本就含的還是後來人工注入的。 

換句話說,只要小販不過於貪心,少量的注水連儀器也難以發現。因爲對於吸水的細胞而言,強灌和自己飲進去的沒有區別,儀器也無法判斷,水是被強灌進去的還是豬自己口渴喝進去的。

案例中,幾乎沒有一例注水肉是從市場上通過檢測肉中的水分發現並認定的。因爲注水肉在市場上難以辨別,所以豬販子紛紛注水,最後使得誰不注水誰虧本。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農民在賣豬的時候,爲了增加整豬的重量,往往也會大量餵食喂水。這樣的結果其實和灌水並無兩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