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原則是中醫用於指導臨牀治療疾病的總則,是運用望、聞、問、切四診觀察病情,在運用中醫理論體系辨證分析的基礎上確定立法、處方、用藥的治療原則。
中醫藥治療癌瘤的基本原則主要有以下這些:
(1)整體與局部相結合的原則
大多數惡性腫瘤的病竈發生在人體的某個部位,所以人們往往偏重於對腫瘤的局部治療。但是,中醫認爲,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體的各組織、臟腑、器官在結構上不可分割、相互聯繫,功能上相互爲用、相互協調,病理上則相互影響。人體每一種組織,每一個器官都是機體不可分割的部分,與整體有密不可分的聯繫,局部的病變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是整體臟腑、經絡、氣血的病理變化在局部的表現,所以腫瘤雖發生在局部,但它的形成、發展與全身氣血、陰陽、臟腑、經絡的失調息息相關。
同時,人體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也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環境的一切變化,如氣溫有冷有熱,氣候有燥有溼,地域有高有低等,都會影響人體的生理病理改變。現代醫學的腫瘤流行病學統計也證實了這一點。
掌握局部與整體相結合的治療原則,是中醫學治療疾病的精髓。腫瘤的治療也應掌握這一原則。如上所述,腫瘤的發生,是機體在某些內外因素的作用下,某個環節的平衡失調,導致了全身的病理生理變化,實際上它是全身性疾病在局部的表現,所以在治療時,不僅僅要注重局部腫瘤竈的控制和消滅,還應該時刻注意患者全身陰陽氣血的盛衰,臟腑經絡的虛實,邪正雙方的強弱,精神情緒的好壞,飲食起居的乖適,來辨證、遣方、用藥,調整陰陽之間、氣血之間、臟腑之間、虛實之間的平衡,達到正氣勝過邪氣,機體抵抗腫瘤的治療日的。
同時,治療時還要因人、因地、因時制宜,根據病人的年齡、性別、體質、心理等因素,病人所處的地理、社會環境的因素和不同季節、不同時間的陰陽變化、氣候特點等等,運用不同的治法,比如老年人應慢治久養;婦女要注意經、帶、眙、產的特殊性;北方患者常兼燥,宜用滋潤藥;南方病人易患溼,宜兼祛溼;冬天慎用過分寒涼的藥;夏天避免過分溫煎等等。
(2)辨證與辨病相結合的原則
中醫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是“辨證施治”,就是運用中醫學的理論,通過望、聞、問、切四診的方法,對病人在疾病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證候,舌苔脈象,通過審證求因,辨明所屬的類型、性質。比如,根據八綱辨證的理論,辨明病證是屬寒還是屬熱,屬表還是屬裏,屬虛還是屬實,屬陰還是屬陽。根據臟腑辨證的理論,辨明疾病在哪一髒,哪一腑。根據氣血津液辨證理論,辨明病證是屬氣分還是血分等等。辨證是中醫治療腫瘤疾病的基礎,只有準確地辨明證型,施以相對應的治法,才能收到治療腫瘤的良好療效。
辨病,就是作出明確的現代醫學的診斷,包括明確腫瘤發生的解剖部位、病理性質、惡性程度,病屬早、中、晚哪一期,有無擴散,浸潤擴散的範圍,有無併發症等等。現代腫瘤醫學的不斷進步,已闡明每一種腫瘤都有其各自的發生發展規律,所以正確的診斷對於判斷腫瘤的發生、發展、預後,從而施以正確的治療是必不可少的。
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制定出完善的治則和治法。這個過程包括:經過正確的辨證,決定中醫治療的理、法、方、藥。根據西醫辨病的結果,針對腫瘤的不同種類,發展的不同階段,出現的不同併發症,選擇有特殊治療效果的藥物。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就能夠有效地提高療效。
(3)扶正與祛邪相結合
中醫認爲腫瘤的發生、發展過程,實際是病邪和人體正氣互相的鬥爭。病邪盛則病情惡化,正氣強則病情好轉。中醫對腫瘤病的治療,就是採取各種手段,不斷扶助正氣,克伐邪氣,使邪正鬥爭形勢不斷朝有利於疾病痊癒好轉的方向轉化。
扶正就是糾正機體正氣虛弱的情況,調動機體的抗病能力,病後康復能力,爲祛邪打好基礎。中醫認爲機體的虛弱包括許多方面許多類型,如有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等。而氣虛中又可以分成營氣虛、衛氣虛、宗氣虛等。各個臟腑虛弱也有不同表現和種類,如腎虛可分成腎氣虛、腎陰虛、腎陽虛等。所以扶正時,要先辨明屬於哪一類性質、哪一個臟腑的虛。
祛邪就是祛除病邪。首先要辨明病邪的性質,對於腫瘤病來說,常見的病邪有熱毒、血瘀、痰濁等等。其次是辨明病邪的程度是輕是重,侵犯的病位是在表還是在裏,在氣分還是血分,以及侵犯了何髒何腑,有無幾種病邪兼雜等等,再選用合適的祛邪方法。
腫瘤是邪實、正虛、虛實兼雜的疾病,在治療中,要始終貫徹扶正與祛邪相結合的原則。除上述明確邪正雙方的性質、程度、部位等以外,還要正確估計邪正鬥爭的形勢,確定是先攻後補,還是先補後攻或者攻補兼施,是攻邪爲主扶正爲輔,還是扶正爲主攻邪爲輔。如對早期腫瘤,正氣尚強,可以用先攻癌邪,或攻癌邪爲主,扶正爲輔的治療方法。對晚期腫瘤則要採用扶正爲主、祛邪爲輔的方法。另外攻邪太猛往往會損傷正氣,而扶正太過又會助長邪氣,所以用藥處方時要時時注意不要使正氣已虛的更虛,邪氣已盛的更盛。
(4)治病求本與急則治標相結合
中醫治療疾病,一般遵循“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則,就是針對疾病發生的根本病因、病機來處方用藥,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標和本是相對而言的。邪正雙方,正氣是本,邪氣是標;病因和症狀,病因是本,症狀是標;疾病先後,原發病是本,繼發病是標等等。對於腫瘤病來說,患者的機體狀況是本,腫瘤的原發竈是本,而出現的症狀、併發症是標,腫瘤轉移竈也是標。治病求本就是抓住主要矛盾來治療,比如控制和消除腫瘤原發病變,消除內外致病因子,調整已經失調的臟腑氣血功能,等等。
在腫瘤病的發展過程中,常常出現各種症狀和併發症,比如出血、發熱、感染、脫水、胸腹腔積液、嘔吐、腹瀉、疼痛、咳嗽等。有的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如胃癌病人大量出血不止,腸癌病人消化道梗阻。這些症狀和併發症急迫時,應該刻不容緩地對症治療,這就是中醫常說的“急則治其標”。
大多數腫瘤是本病、標症錯綜複雜,不可分割。本病不除,標症難去,因此在病症緩和的時候不要忘記治本,即“緩者治其本”。但是如果標症不治,常常加重本病。所以治療時大多採用標本兼顧,標症緩和時治本輔佐以治標,標症急時以治標爲主。當急症緩解以後,立即繼續圖治根本。
(5)藥療和食療相結合
藥療食療並舉,常可提高療效,中醫有“藥食同源”的說法。祖國醫學認爲藥物與食物關係密切,但是藥物和食物在促進和保持人體健康方面還是有一定區別的。在大病初癒、人體正氣還沒有恢復到正常狀態時,以食療爲主以助康復。我國自古以來就有“藥補不如食補”的說法,這就是指在養生、預防疾病及康復中“食補”有明顯的優勢,是有深刻的科學道理的。
但是,在疾病的治療方面,藥物的主要作用是治療疾病,食物治療疾病的作用較弱。目前,許多藥膳經營商抓住人們“有病亂投醫”的心理,擅自誇大食物的功效,甚至吹噓藥膳包治百病,爲害甚烈。實際上,藥膳絕對不能替代藥物治療,藥物是治療疾病的,見效快,重在治病,食物多用於養身防病,見效慢,重在預防、配合藥療和康復。“食療不如藥療”,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腫瘤是全身性疾病、慢性病、頑固性疾病,即使手術切除後也容易復發,所以單純食療的效果微不足道。對於腫瘤患者,一定要正確看待食療的作用和地位,堅持以藥療爲主,同時配合食療,以加強藥療的作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