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則馬鞍山市老人於小區門口喝農藥自殺的帖子出現在網絡上,一些網友稱,老人自殺可能是因爲子女不孝。但事實並非如此。
據介紹,喝農藥的老人今年75歲,之前因爲患胃癌動過一次手術。不久前,老人前往醫院複查,得知癌症復發了,醫生建議其再次手術。在家人還沒有商量是否再次手術時,老人已經選擇喝農藥解脫。可見,老人的自殺是因爲對癌症的恐懼跟絕望,或者說,是不良的心理清新導致了這起悲劇。因此對於癌症患者及時給予心理治療、護理。
那麼,腫瘤患者需要的到底是怎樣的心理支持呢?
1、糾正癌症=死亡的錯誤觀念:正是這種觀念造成了病人的情緒反應。
在醫學發展的今天,不少腫瘤都是可以治癒的,還有更多的可以帶病生存,從內心接受這樣的一個看法可以減輕腫瘤帶給病人的嚴重的消極的情緒反應。
2、直接面對癌症:承認癌症,接受醫生的建議去專科醫院接受規範的治療,不要錯過治療時間,以取得好的治療效果。
3、做好長期和腫瘤作鬥爭的準備:腫瘤的治療不是切除了就沒有了,它的病程是緩慢的,所以要做好長期與腫瘤共同生存的準備。
4、注意治療過程中的毒、副作用:如噁心、嘔吐、脫髮等,這常常造成病人的痛苦體驗,而顏面、乳腺等特殊部位的腫瘤由於影響外貌、性特徵等,可引發特別的心理問題。
5、參加抗癌俱樂部:會員互相給予情緒和心理支持。在抗癌俱樂部與患者進行“話療”,現身說法地告訴其他患者,即使得了腫瘤,一樣可以決定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
研究顯示,有以下一些心理行爲的癌症病人,平均生存期明顯延長:
1.能始終抱有希望和信心;
2.能及時表達或發泄自己的負性情感;
3.能積極開展有意義的和有快樂感的活動;
4.能與周圍人保持密切聯繫。相反,消極的心理行爲反應則加速癌症的惡化過程。
心理護理的注意事項:
1、良好的護患關係是心理護理成功的重要保證。
2、與病人正式交談前要瞭解病情,計劃交談的具體目的和內容,使談話內容具有針對性,並使病人樂意接受。
3、要求護士在整個護理過程中都要善於運用溝通技巧,如應用上述傾聽、保證、支持心理治療三原則,耐心傾聽病人的訴說,對談話的內容應表示出興趣,設身處地地理解病人的處境和情感,使病人感到護士能理解其內心世界和感受,若非必要不要隨意中斷患者的談話,交談中要保持適當的目光接觸和自然、放鬆的姿勢,用平靜、友好和接受的方式清楚、穩健、有序地交談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談話的聲調宜溫和、富有感染力,通過真誠的情感交流,逐步與病人建立並保持良好的治療性護患關係。
4、接觸交談要尊重病人人格。應讓病人對交談有思想準備,不感到突然和勉強。如果因病情注意不集中,處於焦慮、抑鬱、憤怒,或病人對護士不信任時,不宜正式交談。
5、注意避免因言語暗示、解釋含糊、指導失誤等而造成醫源性心理問題,不可議論病人的缺陷、不良預後和家事,對病人的談話內容應保密。
6、對非正式的談話內容,不可表露厭煩、否定的對立情感,對病人的許諾要兌現,對於辦不到的事應耐心解釋,不可敷衍、做出不切實際的承諾。爲病人進行任何治療與護理均應告訴病人治療護理的理由及注意事項,以取得病人的合作。
7、重視非語言性溝通,因對思想、情感交流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