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是禾本科植物的種仁,按穀殼和米粒的顏色可分爲紅、白兩種,因其香糯黏滑,常被用以製成風味小吃,每到冬天及逢年過節,很多地方都有吃年糕的習俗。


  中醫認爲,糯米味甘、性溫,能夠補養人體正氣,吃了後會周身發熱,起到禦寒、滋補的作用,最適合在冬天食用。糯米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及澱粉等,營養豐富,爲溫補強壯食品,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之功效,對食慾不佳、腹脹腹瀉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另外,它還能夠緩解氣虛所導致的盜汗、妊娠後腰腹墜脹、勞動損傷後氣短乏力等症狀。


  但要注意的是,糯米不易消化,老人、小孩不宜多吃。糯米有收斂作用,如吃糯米導致便祕,可以喝點蘿蔔湯化解。下面介紹幾則常用糯米食療方:


  1、糯米爆成米花30克,桑白皮30克,水煎服,一日兩次,適用於糖尿病、煩渴不止、尿崩等症。


  2、糯米粥,或加薏米30克,紅棗10個同煮更佳,適用於肺結核、貧血、神經衰弱及各種慢性虛弱病患者。


  3、糯米餈粑,用火烤軟熟食,用溫開水或溫酒送服,適用於夜尿頻數者。


  4、糯米、蓮子、紅棗、淮山適量,同煮粥,加適量白糖調味食用。有健脾胃作用,適用於脾胃虛引起的泄瀉症。


  5、糯米、小麥麩各100克,同炒黃,研成細末,每次服10克,一日三次,可適用於盜汗不止者。


  6、糯米500克,淮山藥50克,共炒熟,研成細末,每早晨用小半碗,加白糖、胡椒末少許,開水沖服。可治脾胃虛寒、久瀉、飲食減少。


  7、糯米酒適量,雞肉200克,蒸熟食用。有補虛損、安心神作用,適用於產婦或病後體虛者作補益之用。


  8、糯米100克,小麥120克,同煮粥,用適量白糖調味食用。有養心神、厚腸胃、斂虛汗、強氣力作用。適用於小兒汗多、精神疲倦、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婦女心神不寧、煩躁、神經衰弱等症。


  9、糯米100克,百合50克,同煮粥,用適量紅糖調味食用。有補中益氣、健脾止瀉、養胃潤肺作用。可適用於陰虛胃痛、多食易飢、心煩失眠等症。


  10、糯米250克加適量水,蒸成飯,倒扣盤中。黨蔘、大棗煮後鋪在糯米飯上面,藥汁中加入白糖50克,煎濃汁倒在糯米飯上即可食用。有健脾益氣作用,適用於體虛氣弱、乏力倦怠、心悸失眠、食慾不振、便溏浮腫等症。


  糯米味甘、性溫,能夠補養人體正氣,吃後可起到禦寒、滋補的作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eenhao8 的頭像
    cheenhao8

    健康小屋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