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日,帕金森病的危害僅次於腫瘤、心腦血管疾病,被稱爲中老年人的“第三殺手”。據不完全統計,作爲高發於65歲以上老年人羣疾病的帕金森病,其發病率及患病率也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黃金期”,患病率高達1.7%。
帕金森病是一種慢性神經退行性病變的疾病,有較強的致殘性,一旦患病給本人給家庭將帶來沉重的負擔與痛苦。爲此北京三博腦科醫院欒國明教授呼籲,帕金森病的早發現、早預防刻不容緩。
很多人對帕金森病早期症狀不很瞭解,欒國明教授提醒,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重視以下幾點早期症狀:
1.緩慢發生、不明原因的肢體抖動或顫抖,最初的輕微症狀可能是手指下意識有“搓東西”的動作,也可能出現單隻手抖動,進而這種震顫或抖動可能發生在一側肢體,然後再發展到另一側肢體,一般多在肢體靜止時更明顯,活動時減輕。
2.有面部表情呆板,笑容出現和消失時減慢,眨眼頻率減少,說話慢、聲音小、欠清楚,有時口水多。
3.起步困難,覺得腳貼在地上而邁不開步子,一旦走起來身體前傾,碎步走路,而且越走越快,“煞不住閘”,下坡時更明顯。
4.起牀、站立或在牀上翻身、走路變換方向時動作緩慢,呈頭前傾、軀幹俯屈、肘關節彎曲姿勢。
5.緩慢發生的肢體活動不靈活,肌肉僵硬、無法伸直,寫字時越寫越小、扣釦子變慢、繫鞋帶困難、走路不擺手臂;此外,一些患者早期還可能出現反覆便祕、多汗、面部出油、嗅覺不好;站立時頭暈,躺臥時不暈;站立時血壓低,躺臥時正常等症狀。
臨牀證明,帕金森病患者的一系列症狀,都是由於大腦深部一些特定的神經細胞羣過度活躍引起的。目前,針對帕金森病中後期患者的病症情況,欒國明教授認爲採用最先進的手術方法腦深部電刺激術(DBS),也叫“腦起搏器”,可以通過抑制腦內過度活躍的神經細胞羣的核團,從而達到緩解主要症狀,甚至完全解除其中的一些症狀。
- Aug 09 Thu 2012 19:30
世界帕金森日看帕金森早期症狀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