黴菌性陰炎的一般症狀

黴菌性陰炎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病。黴菌性陰炎病人的一般症狀爲白帶增多,外陰、陰道瘙癢、灼燒感,小便疼痛,外陰周圍常發紅、水腫。

黴菌性陰炎表皮症狀變化多種多樣;可發生很淺的水皰丘疹,成羣出現;亦可形成溼疹狀糜爛,侷限於外陰或向周圍擴展至會陰、肛門周圍及股生殖皺襞,直至大腿內側、外表,完全類似急性或亞急性溼疹。

黴菌性陰炎還可陰脣及陰蒂附近黏膜增厚,互相接觸的皮膚表面潮紅糜爛;個別可引起微小的白色膿皰,嚴重時發生潰瘍、外陰疼痛及局部淋巴結腫大的症狀。

陰道有黴菌未必得黴菌性陰炎

陰道具有自身防禦能力及陰道杜氏桿菌抑制作用,約有10%的婦女及30%的孕婦爲帶黴菌者,但無任何黴菌性陰炎的臨牀症狀。因白色念珠菌在PH值爲5.5左右的陰道環境中最宜生長,而在陰道杜氏桿菌正常的情況上,陰道的PH值在4~4.5,黴菌即使存在亦不能繁殖。

所以得了黴菌性陰炎之後,可用鹼性消毒劑如3%的碳酸氫鈉液灌洗陰道,或月經期 PH值都超過5.5,黴菌性陰炎均可減輕。

白帶是黴菌性陰炎的突出症狀嗎?

白帶並不一定是黴菌性陰炎的突出症狀,水樣白帶直至凝乳狀或軟膏樣白帶均可出現。如有的完全稀薄猶如清澈漿液性滲出液,但黴菌性陰炎患者白帶中常含有白色片狀物;有的則黏稠如凝乳或屑粒狀。常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臨牀表現。

約半數黴菌性陰炎患者的白帶爲大量水樣或膿性而無白色片狀物,陰道黏膜呈中等度發紅、水腫,無嚴重的瘙癢及灼燒感,僅有外陰潮溼感覺。另一類黴菌性陰炎的白帶呈典型凝乳狀或爲片狀黏稠白帶,陰道黏膜高度紅腫,有白色片狀薄膜(如鵝口瘡)黏附,易剝離;其下爲受損黏膜的糜爛基底或形成淺潰瘍,嚴重者可遺留淤斑,有劇癢及灼熱感。妊娠期,黴菌性陰炎的瘙癢症狀更爲嚴重。

黴菌性陰炎用什麼藥?

1、並非所有的黴菌性陰炎都需要用藥。改變黴菌生長的環境,利用陰道本身的防禦能力也可以治療黴菌性陰炎。如用鹼性藥物沖洗陰道,可用2~4%蘇打液沖洗陰道。

2、投與殺菌劑:

(1)制黴菌素(nestatin)陰道栓(含制黴菌素25萬U),塞入陰道深部,早、晚用藥各1次或每晚1次,共2周。

(2)奧琳斯水晶蛋白凝露,外用每日一支,30天可徹底治癒黴菌性陰炎。

(3)複方制黴菌素冷霜局部塗擦,每日用藥2次。

(4)口服酮康唑(ketoconazole)400mg,每日用藥2次,療程共5天。

(5)口服克黴唑(clotrimazole)或氯苯咪唑0.5~1g,每日用藥3次,或局部用1~5%軟膏霜劑或搽劑,每日3~4次,療效亦佳。

(6)1~2%龍膽紫溶液局部塗抹,是由來已久的療法,對黴菌性陰炎極有效,應用極廣,但可能會弄髒你的內褲。更重要的是目前國家已禁止使用龍膽紫類藥物,因其擁有強烈的致癌作用。

孕婦患黴菌性陰炎,產後雖有自愈可能,但新生兒有被感染的危險,故仍需及時治療,以局部用藥爲宜,方法同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