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導管未閉是小兒先天性心臟病常見類型之一,遺傳因素或孕母感染病毒或接觸過多輻射,都是引起小兒動脈導管未閉的原因。動脈導管未閉佔先天性心臟病發病總數的15%,發現後應及早治療。那麼,小兒動脈導管未閉治療方式有哪些呢?

小兒動脈導管未閉主要採用手術治療。早產兒、嬰幼兒反覆發生肺炎、呼吸窘迫、心力衰竭或餵養困難者應及時手術治療。若無明顯症狀,多主張於學齡前擇期手術。

外科治療:

小兒動脈導管未閉的手術結紮與切斷縫合手術,理想年齡在4-15歲。若病情進展快或反覆呼吸道感染,心力衰竭,難以控制,應儘早緊急手術治療。

手術方式一般有如下四種:

1、 動脈導管結紮或鉗閉術:可經胸部後外側切口或電視胸腔鏡技術進入左側胸腔進行手術。

2、動脈導管切斷縫合術:即用兩把導管鉗鉗閉動脈導管後,在兩鉗之間邊切邊連續縫合主動脈和肺動脈邊緣。

3、內口縫合法:即在全麻低溫體外循環條件下阻斷心臟血液循環,經肺動脈切口顯露並直接縫閉動脈導管切口。

4、導管封堵術:即應用心導管釋放一適當的封堵器材達到閉塞動脈導管的目的。

在進行外科手術過程中,可能出現一些手術併發症,如術中大出血、左喉返神經麻痹、導管再通、假性動脈瘤、乳糜胸等。這些情況,應提早瞭解,並有所準備。

內科治療:

小兒動脈導管未閉的內科治療,主要是爲了防治感染性心內膜炎,呼吸道感染及心力衰竭。早產兒動脈導管未閉,可用消炎痛或阿斯匹林,以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導管閉合。

小兒動脈導管未閉的內科治療原則有:首先應診斷明確,除有禁忌證外,原則上都應進行手術治療。手術適宜的年齡是4~5歲。

若患兒爲充血性心力衰竭內科治療無效者應緊急手術,有症狀的動脈導管未閉者應儘早手術。動脈導管未閉合並有嚴重的肺動脈高壓,出現右向左分流,禁忌手術。代償性動脈導管,除非同時矯治其他心臟畸形,不能單純手術閉合動脈導管。

手術方式,一般經左胸第4肋間,作未閉的動脈導管結紮、鉗閉或切斷縫合術。對導管粗大、重度肺動脈高壓、導管壁有鈣化、細菌性導管炎者,可在體外循環下手術。有些未閉動脈導管可在電視胸腔鏡下行導管鉗閉術。

如患兒合併其他心血管畸形的動脈導管未閉,如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等,可行一期或分期手術。如合併法洛四聯症、主動脈縮窄、大動脈錯位等,應一期手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