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粒兒大小疙瘩 8年拖成乳腺癌


  來自嶗山區的遲女士,今年53歲,大約8年前,左乳房裏就能摸到幾個豆粒大的小疙瘩,不疼不癢的,她也沒當回事。經家人勸說到醫院檢查後,醫生發現其左乳靠近乳頭乳暈位置已經呈沙粒樣鈣化,遲女士已經是乳腺癌晚期!


  專家說,臨牀上發現經常會有這樣的情況:有些乳腺脹痛的患者非常緊張,擔心自己得了癌;而一些乳房內只有幾個小疙瘩,不痛不癢的,就盲目樂觀,覺得沒大事,不用做檢查。實際上,如果乳房出現“小疙瘩”,痛比不痛好。原因是:乳腺疾病分爲良性(如增生、囊腫、纖維瘤等)和惡性(如乳腺癌)。一些良性乳腺疾病經常出現不同類型的“乳痛”,而一般來講,有些乳腺癌患者可以沒有任何不適感,由於腫塊很小,幾乎難以觸及,極易忽略。因此不要因爲乳房沒有異常症狀而放棄至少一年一次的體檢。


  乳腺癌是殺害許多女性的儈子手,而往往它的殺人方式都是很“低調”的,讓人防不勝防。所以,我們要揭開乳腺癌的神祕面紗,並杜絕乳腺癌的發生。


  早期乳腺癌的表現:


  1、腫塊:這是最常見的乳腺癌的早期症狀。大多單發,少見多發,形態偏於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質地一般較硬、境界不清。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雖然在乳房部尚未能夠觸摸到明確的腫塊,但常有局部不適感,如髓樣癌質地較軟,境界較清。


  2、疼痛:早期乳房內可觸及蠶豆大小的腫塊,較硬,可活動。一般無明顯疼痛,少數有陣發性隱痛、鈍痛或刺痛,如乳癌合併囊性增生病時,可有脹痛、鈍痛。


  3、乳腺外形改變:可見腫塊處皮膚隆起,有的局部皮膚呈橘皮狀,甚至水腫、變色、等。這在乳腺癌的早期症狀中是比較突出的。


  4、乳頭近中央伴有乳頭回縮。乳房皮膚有輕度的凹陷(醫學上叫做“酒窩症” ),乳頭糜爛、乳頭不對稱,或乳房的皮膚有增厚變粗、毛孔增大現象(醫學上叫做“橘皮症” )。


  5、乳頭溢液:對溢液呈血性、漿液血性時應特別注意作進一步檢查。乳腺癌伴溢液佔乳癌總數的1.3-7%,且多見於管內癌、乳頭狀癌。血性溢液多見,次爲漿液性、漿血性、水樣等也有。


  6、皮膚改變:常見爲淺表靜脈怒張,酒窩徵和桔皮樣皮膚。炎性乳癌病人胸部皮膚可大片顏色變暗,呈硬結、增厚,雜以癌性斑塊和潰瘍呈鎧甲狀胸壁。


  中晚期乳腺癌的幾大徵兆?


  一、酒窩徵


  乳腺出現酒窩是乳房懸韌帶受累的表現,這是因爲乳房深淺部腫瘤侵犯懸韌帶,從而導致失去彈性,攣縮,從而牽拉皮膚導致局部凹陷,形成酒窩狀,例如腫瘤直接侵犯皮膚,進而導致皮膚凹陷。


  二、靜脈擴張


  孕婦或哺乳期女性出現的單側乳房靜脈擴張,通常是因爲炎症或惡性腫瘤所導致的,最常見的便是乳房肉瘤、巨大纖維瘤等。


  三、乳暈改變


  乳頭下方出現腫瘤,可牽拉乳頭引起乳頭偏斜、乳頭凹陷,可導致乳頭潰瘍、糜爛。


  四、橘皮症


  乳腺癌皮下淋巴管受到侵犯,淋巴迴流受阻,從而導致皮膚水腫,但是毛囊處皮膚不會隨着水腫,很容易導致乳房表面凹陷,就如橘皮。可是不排除炎性乳腺癌可能,炎性乳腺癌的範圍會更廣,甚至會累及整個乳腺。


  五、乳房局部隆起


  乳房腫塊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就會隆起在皮膚表面,伴有或不伴有皮膚表面色素沉着。。


  溫馨提示:預防乳腺癌的發生是女人一生都要做的功課,從嬰幼兒時期開始就要爲乳腺的健康打好基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