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經是一個生理過程,每一個婦女都要經歷這個過程。然而絕經後由於雌激素水平降低,又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症狀,臨牀上稱爲絕經期綜合徵(又稱更年期綜合徵),影響婦女的生活質量。更年期症狀一般在絕經過渡期開始出現,可持續1~10年。我國婦女目前平均絕經年齡約爲51.2歲,故婦女一生中有1/4 ~ 1/3時間會在絕經後度過。由此而引發的老齡婦女的健康問題日益受到關注,激素替代療法便應運而生。


  爲什麼要行激素替代療法?


  更年期的典型症狀是潮熱和出汗,它的發作次數、嚴重程度及持續時間在個體之間差異較大,嚴重者頻繁發作,影響情緒、工作和睡眠。其次是精神神經症狀,主要表現爲憂鬱、焦慮、多疑、情緒煩躁、易激動、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甚至驚慌恐懼、缺乏自信、行動遲緩,嚴重者可能發展成抑鬱症。


  另外,絕經後的老年婦女常常發作泌尿生殖系統感染,臨牀表現爲尿頻、尿急、尿失禁以及白帶多,外陰癢、陰道灼熱感等,而且用抗菌素治療效果不明顯。由於雌激素缺乏,還會出現陰道萎縮,分泌減少,造成性生活疼痛,影響性生活質量。


  除此而外,雌激素缺乏可導致絕經後骨量丟失加快,進而出現骨質疏鬆。骨質疏鬆症早期可無特殊症狀,也可出現全身及腰背部疼痛,嚴重時則可發生骨折。因此預防絕經後骨質疏鬆症尤爲重要。激素替代療法就是給絕經後婦女補充外源性性激素,以緩解更年期症狀和泌尿生殖道症狀,預防骨質疏鬆的發生。這一方法目前是得到公認的。


  當然,激素替代療法也有一定的副作用。有研究證實,使用雌激素可能引起乳腺癌、子宮內膜癌。但是,任何藥都會有副作用。因爲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爲二的,有利就有弊。舉一個簡單例子來說,人要吃飯,然而吃飯也可引起某些疾病,比如:胃腸炎、痢疾、血脂異常、急性胰腺炎等,那麼能因爲吃飯有可能得病而不吃飯嗎?顯然是不行的。關鍵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如何儘量減少‘弊’而增加‘利’。因此,更年期婦女在治療之前應到正規醫院諮詢醫生,醫生可以就個人的具體情況綜合分析,權衡利弊後,確定是否需要用激素替代療法。原則上,有嚴重絕經症狀,或反覆泌尿生殖道感染,或骨質疏鬆症高危人羣,若無禁忌症可考慮激素替代療法。至於用什麼藥物、多大劑量,如何服用等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並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嚴密監測乳房、子宮、肝腎功能及血脂等情況。


  使用大豆異黃酮能夠完全代替常規的激素替代療法嗎?


  目前,由於還沒有大樣本前瞻性隨機研究來對照大豆異黃酮和激素替代治療的優缺點,我們認爲在治療更年期綜合症方面現今還沒有任何方法可以完全代替激素替代療法。


  首先,大豆異黃酮的準產證號爲:“衛食準字……”,也就是說大豆異黃酮像蔬菜水果一樣只是食品,還算不上保健品,更不是藥品,國家有關部門規定,保健品不能標明有治療作用,何況大豆異黃酮是食品,更不能代替藥品來治療某些疾病。不過,也有一些更年期症狀比較輕的婦女,服用大豆異黃酮後症狀有所緩解,但這並不說明大豆異黃酮能代替激素替代療法。要知道,有些人服用安慰劑後症狀也可有所緩解。臨牀上見到很多更年期婦女服用大豆異黃酮後症狀仍不緩解,又來要求激素替代治療。


  其次,大豆異黃酮的安全性有待證實。有人說,大豆異黃酮是植物雌激素,而植物雌激素是安全的,是這樣嗎?從理論上講,既然有雌激素的作用,也就應該具有雌激素的副作用。有報道說,意大利研究人員發現食用大豆保健品5年以上可以增加子宮內膜增生的風險,而子宮內膜增生正是雌激素的副作用之一。


  值得說明的是,如果用激素替代療法,醫生因爲瞭解雌激素的副作用,就會對服用雌激素的婦女(少數做了子宮全切術或次全切術的婦女除外)加用孕激素以對抗雌激素刺激子宮內膜增生,並在服藥期間定期監測子宮內膜的厚度。但是,服用大豆異黃酮的婦女因受“植物雌激素是安全的”觀唸的影響,不去加用孕激素,也不到醫院去監測子宮內膜的厚度,這樣長期下去,是危險的。


  總之,大豆異黃酮類保健品不能代替常規的激素替代療法,尤其是有嚴重絕經症狀、反覆泌尿生殖道感染,或骨質疏鬆症高危人羣;而且需要注意的是,長期服用大豆異黃酮保健品也不是絕對安全的。因此,更年期婦女還是應該到正規醫院,請醫生爲你的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並在醫生的指導和監測下進行必要的激素治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eenhao8 的頭像
    cheenhao8

    健康小屋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