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的楊女士6年前開始出現慢性頭痛,8個月前出現間歇性左下肢無力,走路摔跤,約十天發作一次,最後經核磁共振檢查確診爲惡性腦膠質瘤。作爲腦腫瘤中最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腦膠質瘤被稱爲生命的“災星”。


  50歲以上人羣高發


  膠質瘤是最常見的原發性顱內腫瘤。近30年來,原發性惡性腦腫瘤發生率逐年遞增,年增長率高達1.2%,其中老年人羣尤爲明顯。


  “從臨牀治療來看,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其中以50歲以上的病人居多。”腦膠質瘤從人一出生開始就有可能發生,55歲是發病的高峯期,處在峯值位置,往後又呈現出下降趨勢。統計資料顯示,腦膠質瘤的患者男性多過女性。


  目前膠質瘤的發病機理尚不明瞭,但膠質瘤作爲一個典型的惡性腫瘤,跟生物因素、遺傳因素、環境因素,例如緊張、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密切相關。


  一直以來民間流傳着“手機致癌”的說法,業界也有觀點認爲手機輻射和腦膠質瘤之間存在關聯,對此,漆松濤教授表示,雖然在動物血試驗中,確實有跡象表明電磁輻射會對腦膠質瘤造成影響,但並不能由此認爲兩者之間一定存在聯繫。


  “目前還沒有確切的數據,可以證明手機輻射和腦膠質瘤之間存在必然聯繫。”腦膠質瘤發生率的增加,恰巧碰上了手機被廣泛使用的時代,因此會造成大家的假想。但單說手機輻射導致腦膠質瘤,這是不成立的。


  頭部不適應早做檢查


  作爲治療腦腫瘤的常用手段,伽馬刀是否也適用腦膠質瘤?對此,漆松濤教授表示,伽馬刀對治療腫瘤有效果,但對膠質瘤而言,它的治療代價高,效益較低,所以首次治療不要用伽馬刀。


  “患者切忌有病亂投醫,聽信網絡上的虛假宣傳,導致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目前,手術、放化療依舊是治療腦膠質瘤的標準方法。採取個性化綜合治療,優化和規範治療方案將會儘可能地延長患者的總生存期,提高生存質量。


  作爲老百姓最關心的一點,腦膠質瘤是否可以預防嗎?對此,腦膠質瘤的預防雖然沒有特徵性的方法和措施,但是膠質瘤跟其他疾病一樣,與生活環境、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係。選擇更健康的生活環境,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平時注意保持舒緩的心情,對於預防膠質瘤的發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惡性膠質瘤的臨牀表現沒有特異性,頭痛爲主要症狀,可以合併顱內壓增高的相應症狀和體徵,如噁心、嘔吐、視物模糊,還有一部分患者可出現抽搐、輕偏癱和語言障礙等。符合上述條件者應及早到正規醫院就醫,避免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