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黃帝內經》中有“天人合一,順應四時”的養生理念,就是說要學會順應四季特點來養生。如果我們能夠根據不同季節、不同節氣的氣候特點,制定每個節氣適合的養生運動項目,就能很好的將養生運動發揮到極致,從而達到鍛鍊身體、遠離疾病、延年益壽的效果。



二十四節氣養生運動目錄



一、立春養生運動——散步



二、雨水養生運動——健身







三、驚蟄養生運動——內養功



四、春分養生運動——放風箏



五、清明養生運動----踏青



六、穀雨養生運動——盪鞦韆



七、立夏養生運動——腦頸操



八、小滿養生運動——八段錦



九、芒種養生運動——心區按摩



十、夏至養生運動——扇扇子



十一、小暑養生運動——“呵”字功



十二、大暑養生運動——游泳



十三、立秋養生運動——太極拳



十四、處暑養生運動——慢跑



十五、白露養生運動——羽毛球



十六、秋分養生運動——登山



十七、寒露養生運動——冷水浴



十八、霜降養生運動——到行行走



十九、立冬養生運動——長跑



二十、小雪養生運動——滑冰



二十一、大雪養生運動——冬泳



二十二、冬至養生運動——樓梯運動法



二十三、小寒養生運動——跳繩



二十四、大寒養生運動——滑雪

















一、立春養生運動——散步



立春時分進行鍛鍊不要進行高強度的劇烈運動,以避免由於過度活動和損耗而對人體養陽和生長產生不利影響。若運動量過大,大汗淋漓,津液消耗過多.則會損傷陽氣;且因出汗過多,毛孔開泄,易受風寒而誘發感冒。因此春練應以小運動量爲宜,以不出汗或微出汗爲佳。特別是肝火易旺、情緒急躁之人,春練更應採用舒緩、輕柔的運動方式。


 






 


散步是一種簡單易行的健身運動,不受年齡、性別和健康狀況的約束,也不受場地、設備條件的限制。春季陽氣漸生,春光明媚,外出散步可以使人接觸自然,擺脫冬日以來的懶散,幫助身體多呼吸新鮮空氣,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觀賞春日美景,感受盎然生機能使人心情舒暢,因此對身心健康極爲有利。

















二、雨水養生運動——健身球



雨水時節降水開始增多,氣溫極易變化,出現“倒春寒”。因此在雨水時節前後,可減少室外活動,下雨或颳風等惡劣天氣時,採取室內活動的方式進行鍛鍊。健身球部位場地所限,是一種很好的室內健身方式。



健身球可以糾正植物神經徐鸞,改善睡眠質量。還可以刺激手指梢神經,調節大腦皮層的功能活動,延緩腦組織的老化。





鍛鍊者應根據自己手力的強弱、手掌的大小以及不同的鍛鍊方法選擇合適的健身球。要注意用雙手交替運動,使大腦兩個半球同時得到鍛鍊。鍛鍊應循序漸進,開始時可手託一球或二球,鍛鍊時間也不要過長,以免手掌及腕部肌肉疲勞或損傷。




三、驚蟄養生運動——內養功



內養功強調呼吸停頓、氣沉丹田等意念,是靜功的主要功法之一。內功法具有“大腦靜”而“臟腑動”的特點,尤其適應於春季練習。



練功之前要簡單進行一些準備。首先要保證練功的環境儘可能整潔安靜,空氣清新。其次心神安定,精神愉悅。練功前20分鐘左右,應稍作休息,使心神安定,精神舒暢。另外,練功前要寬衣鬆帶,解除束縛。無論臥式、立式、坐式寸,都必須將鈕釦、衣帶、鞋帶或緊身衣服等預先解開,全身放鬆,使血液循環不受阻礙。





練完功後要用一手掌按在肚臍上,另一手掌心貼在這隻手的手背上。兩手同時以肚臍爲中心揉轉,先由內向外,由小到大緩緩劃圈,左轉30圈。稍作停頓後,再由外向內,由大到小劃圈,右轉30圈,到肚臍處停止,即是收功。然後,可以隨意活動活動身體,但不要做劇烈運動。

















四、春分養生運動——放風箏



春分前後清氣上升,微風飄蕩,正是放風箏的最好季節。自古以來人們就希望通過放風箏來避邪。



放風箏是一種很好的全身運動。踏青時節,一線在手,視風箏乘風高飛,隨風上下,飄忽不定,實是一大快事。在放風箏的過程中,由於要不停地跑動、牽線、控制,全身的肌肉關節都要參加活動。急緩相間,有張有弛,有利於放鬆鈕骨,活動肌肉。





一隻大風箏升入雲霄後拉力相當大,需要拿出全身力量方能駕馭。由此可發展臂力,強健腰背肌羣和足脛關節,對提高反應能力也大有益處。



另外,趁春季鶯飛草長的大好時節,忙裏偷閒,到空氣新鮮的郊外放放風箏,沐浴在融融的春光裏,精神抑鬱一掃而光,對身心健康和慢性疾病的康復,都是十分有益的。

















五、清明養生運動----踏青



踏青,又稱春遊,是傳統的運動養生內容之一。人們經過寒冬收斂之季,此時應順自然之生機,走出戶外去踏青。



杜甫《麗人行》詩云:“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說的是唐朝時長安城外,美女如雲,結伴春遊的情景。春日踏青,是我國傳統的饒有風趣的節令活動。





郊野的空氣新鮮,包含了人們稱之爲“空氣維生素”的負離子。它帶有負電荷。負離子進入血液循環後,能促進細胞代謝活動,從而使人感到精神爲之一新.心胸舒,呼吸、脈搏、血壓平穩,大腦清醒,工作學習效率倍增。

















六、穀雨養生運動——盪鞦韆



寒冬一過,人們換上春裝,架起鞦韆,在空中盪來盪去,翩翩若飛,可以舒展心情、開闊視野、平衡身心、增大膽量、忘卻煩惱。盪鞦韆對於婦女尤其適合,“無風一上鞦韆架,小妹身材比燕輕”。傳統醫學認爲女子多鬱症,盪鞦韆是非藥物解鬱的好方法。



盪鞦韆的健身效應是全身性的。在不斷克服緊張和恐懼心情的同時.可以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在四肢和頭部受限的情況下,骨骼肌有節律地收縮和放鬆,還有利於肌纖維體積的增大。





盪鞦韆也是一種很好的技巧性活動,而且趣味性強。在漢族、朝鮮族及世界許多民族中都是傳統的文體項目。經常盪鞦韆者很少發生暈車、暈船的毛病。蕩得越高,時間越長,效果越好。




七、立夏養生運動——腦頸操



大腦是人體司令部,腦衰則體衰。脖子也很重要,它是連接頭與軀體的“交通要到”。自立夏開始,就進入炎熱的夏季。夏季人的運動量減少,頭頸關節榮易疲勞,可練習腦頸操來進行緩解。腦頸操可坐着練,動作不大。適於夏季練習。



腦頸操步驟





1、挺胸,頭向左扭至極點,停一會兒,然後回到原位;再向右扭到極點,再會到原位。反覆做四八拍。



2、頭先由左向右轉圈,停一會兒;再由右向左轉,停一會兒,做四八拍。



3、頭先向左扭至極點,停一會兒;再向右扭至極點,停一會兒。然後以下巴引導,頭向前劃弧,停一會兒;然後頭再後仰至極點,停一會兒,做四八拍。



4、頭儘量向上伸,至極點,停一會兒;再儘量向下縮,停一會兒,做四八拍。



5、嘴儘量張大,停一會兒。搓手至熱,然後乾洗臉數次,即結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