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謊是每個孩子成長中都會遇到的問題,每個孩子說謊都有他的原因,並不全是家長認爲的不誠實的表現,當家長發現孩子說謊時,家長不能一味地責怪批評,要瞭解情況後再“對症下藥”。


  孩子愛說謊的可能原因


  孩子說謊是家長十分關注的情況,認清楚孩子說謊的原因,根據原因來解決孩子的問題。在日常生活中,小兒“說謊”的情況十分常見。導致小兒“說謊”的原因通常有下列幾種:


  1、認知能力的發展未臻成熟


  孩子年齡小、個子小,他所觀察、體會到的事情,和成人自然不一樣。因此,他說的話有時就會顯得很誇張,例如:“我家裏有一個像房子一樣大的球”。


  2、爲了引起注意


  最近,妮妮的媽媽注意到,一歲零八個月的妮妮有說謊的跡象:“媽媽,爸爸打我了。”一問妮妮的爸爸,根本沒有的事兒。有時妮妮也會對奶奶說,奶奶,爸爸打我了。奶奶往往會當面拆穿她的小伎倆,你爸爸都不在家,怎麼打你啊。這樣的情況反映出孩子想要引起大人的關注,孩子有通過別人的注意來肯定自己的存在的特性,當這樣的方式引起大人的關注時,孩子就可能用這種方式來引起他人的注意。


  孩子有通過別人的注意來肯定自己的存在的特性,如果在孩子的經歷中,說謊比較能引起成人的關切,孩子就可能用這種方式來引起他人的注意。


  3、父母的教育不當


  幼兒模仿性很強,父母的不誠實行爲,不僅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還會在他們的心靈播下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種子。


  4、容易受別人的暗示


  家長不能用暗示性的提問口氣問孩子,例如“你是不是把玻璃彈子吞進肚子裏去了”?這種暗示性的提問,很多孩子會回答“是的”。如果你耐心些問孩子“彈子哪裏去了”?孩子會指着桌子底下告訴你“彈子滾進桌底下去了”。


  5、爲了達到某種願望而說謊


  有時,小孩子常會把希望得到的東西當成已經得到的。這是由於孩子的心理活動和思維發展尚不完善,因而產生了“幻想”,並非真在說謊。


  6、爲了逃避某些事


  有時孩子說謊是爲了逃避某些事情,比如:孩子不願去幼兒園,就會說“我肚子疼”。


  7、因害怕訓斥、打罵


  有些做父母的,每逢小孩子做錯了一件事,便要罵小孩子或打小孩子。孩子怕罵怕打,便用說謊來掩飾自己的過錯,這種掩飾得到父母或教師的寬恕,於是第二次第三次做錯事時,便再說謊來求得寬恕了。


  8、逃避現實


  有時小孩子爲了不願意做或不能做某事時,便叫頭疼呀!肚子疼呀!用各種謊言去欺騙父母或教師這種謊言又往往得到父母或教師的同情,因此以後便也常說謊去推諉了。


  9、好虛名,要面子


  一件事本來不是他做好的,但說是他做的,可以得到獎賞,面子光彩,於是他說謊了;事本來是他做的,但做得不好,怕丟臉,於是他說那件事不是他做的,也說謊了。


  10、貪利


  很多小孩子爲了口讒,要吃東西,便說說謊,又有些小孩子爲了要得到很高的分數或獎品,便在考試時作弊還硬說自己的本領高人一等。這都是爲了貪利的緣故。


  四大原則使孩子遠離說謊


  “撒謊”的行爲後面,都隱藏這孩子一定的心理目的。因此,從心理學上來說,要杜絕孩子的惡意欺騙行爲,原則上講,關鍵是要杜絕該行爲的“獲益”。具體需要遵從以下四個原則:


  一、懲罰要合情合理合度


  要考慮孩子的感受。在該案例中,媽媽的做法在這方面顯然欠妥。對孩子撒謊的無情揭露,有可能證明媽媽的“精明”,但也證明了孩子的“無能”,證明了孩子是一個“品德不好”的人。


  當發現孩子說謊時,首先要瞭解情況,弄清孩子爲什麼要說謊,然後,仔細分析,區別對待,該肯定的肯定,該指正的指正。即使孩子是惡意欺騙,應該懲罰,也必須考慮孩子的承受能力,尤其是抑鬱質、膽汁質的孩子,更要把握好懲罰的“度”。


  二、讓孩子用正當方法獲得尊重


  靠“忽悠”獲得的“自尊”,不是真正的自尊,也不會長久。渴望被尊重,被接納,是人性使然,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不擇手段,甚至惡意欺騙去“取寵”,引來的只能是更多的蔑視。


  作爲一個青春期的孩子,想活出自己的尊嚴,首先要完成學習任務,掌握儘量多的科學文化知識。


  三、撒謊不一定是壞孩子


  如果籠統地說,撒謊的都是“壞孩子”,那這個世界上可能就沒有“好人”了。因此,一定要給孩子說明撒謊的複雜性,例如,有善惡之分,有自我保護功能。


  例如,“壞人可以騙”,“機智應對,纔是好孩子”(英國《兒童十大宣言》)。好人也可以騙,但必須是善意的謊言。例如,自己住校條件不理想,但是,又無法改變,怕家人擔心,也可以騙家人說“挺好的”。


  四、寬恕孩子的小錯


  世上沒有一輩子不犯錯的人,另外,人不經歷錯誤、挫折,能力、承受力無從增長,沒有較好的能力、承受力,人無法成功。君子與小人的區別,不在於犯不犯錯,而在於對自己所犯錯誤的態度,對錯誤的態度不同,結果也不一樣,因此,經常撒謊肯定不利於心身健康。


  家長應引導孩子,從正視自己的小錯做起,成長爲一個光明磊落的人;從承擔自己的小錯引發的後果做起,成長爲一個敢於擔待的人。


  此外,誠信孩子,要從小培養。


  孩子逐漸形成道德的是非觀,但還處於低級的萌芽階段。孩子的行爲主要以願望爲主,一般並不運用道德準則主導行動,也很少運用道德準則認識問題。加上小孩子自律能力有限,當願望與行動不一致時,偶爾出現說謊也是正常。


  有時孩子會通過判斷成年人的態度,問話的語氣、語調,問話的方式、情感以及在暗示的指向等來決定怎樣回答問題。所以這些環境因素都可能會成爲孩子說謊的誘因,又常常被成年人所忽視。


  當孩子有意識說謊時,不要輕易否定孩子,給孩子貼上“說謊”的標籤,這樣會讓孩子失去爲自己辯護的機會,容易在心理上投下陰影,有些孩子因此形成說謊的習慣,在成長的過程中造成道德缺陷。


  說謊發生後,做父母的首先要弄清他爲什麼要說謊,這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說,孩子在比較寬容的大人面前不愛說謊,因此,父母應該努力與孩子建立起一種親密的互相信賴的關係。當孩子說出真相後,決不可凶神惡煞地馬上加以訓斥甚至處罰,相反我們還應該和氣地與他們娓娓面談,要愛去消除他們心中的疑慮,使他們明白說謊的危害,知道誠實的可貴,教育他們以後不再說謊。


  讓孩子不再說謊的9個建議


  小孩到了三四歲時,特別愛編瞎話。父母怕小孩染上說謊的惡習,因此很着急。其實,這是小孩三四歲左右時特有的現象。面對小孩撒謊,作爲家長要耐心和細心,才能教導好孩子。以下是九個建議:


  1、父母自己要做出好榜樣,儘量避免不必要的謊話和藉口。


  2、父母與孩子間的相互信任和理解是孩子誠實的前提條件。讓孩子知道,即使他說了謊,你還是愛他的,你能理解他的心情。


  3、一旦孩子說了謊,要與孩子一起商量,下一次遇到類似情況用哪些更好的辦法代替說謊。


  4、不要用嚴厲的懲罰來威脅孩子,這個辦法往往會讓孩子說更多的謊,更加狡猾,以便不被你發現。


  5、如果你發現孩子說了謊,不要立即在其他人面前指責或教訓他,最好是另找一個合適的時間單獨與孩子談。


  6、大多數情況孩子是因爲害怕受到懲罰而說謊,所以要讓孩子儘可能說出爲什麼怕父母知道,這樣你才能知道孩子說謊的原因。


  7、平時多關心孩子的生活,對孩子的要求要切合實際,孩子做錯事,要作調查研究,鼓勵孩子建立正向的行爲。


  8、如果孩子勇於承認自己做錯了事,請馬上用比較特別的語言表揚他。


  9、如果孩子還是一再地說謊,而你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的話,最好是找兒童心理專家幫助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