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始終企圖要滿足他的每一個願望。不管他是需要母親的擁抱、吃的東西或是換潮溼的尿布,他總知道怎樣讓周圍的人注意他,並瞭解他的需要。
弗洛伊德認爲潛意識心理大體上也像嬰兒一樣,以相同的方式滿足本身的希求--享樂。弗洛伊德所指的享樂(Pleasure)並不是一般所謂“有限的個人享受”的意思。他認爲這個字包含了任何一種解脫(relief)的快感--如情緒痛苦以後的鬆弛或個人潛意識緊張的減除。
潛意識心理的願望和要求像嬰兒一樣,對法律、倫理和禁忌一無所知,生活世界裏的“可以”與“不可以”對它沒有任何意義;他只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可能是關愛、重視、力量或者其他某些東西,若不設法得到是絕不甘休的。
這種衝動在每個人的心理深處造成一個“追求滿足”的固定需要--這就是“享樂原則”了。弗洛伊德以爲它是潛意識心理所奉行的“最高指南”。
但是,所謂“生活”就是這樣一個過程:在我們能做的範圍內調整我們願意做的事情。
嬰兒每次想得到人們的注意而總是哭喊時,他領悟到他的一切需求得不到相應的滿足;成人想買件新衣服,因爲經濟不好而作罷;所愛的女人不願和自己結婚,而法律有禁止自己強迫她……這些都是潛意識的願望被外界環境否定的種種形式。
在潛意識心理裏,某些受享樂原則刺激而產生的慾念常遭到另一個相反的力量的監察。弗洛伊德稱後者爲“現實原則”,我們每個人都有這個力量,用來統治我們的潛意識裏那些無法無天的需求,並設法改造它們,使之適合於周圍的現實世界--那個充滿法律和責任的世界!
“現實原則”的典型例子既是法律、命令以及一些外在的需求。它與享樂原則的關係就像堅決的雙親和任性的孩子一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