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給廣大網友帶來的文章是關於呼吸內科相關的常見疾病信息,希望本篇文章能夠幫您解決所遇到的健康方面問題、能夠有所收穫,那就是對公益健康知識網站長最大的肯定和鼓勵,祝您身體健康!

(一)發病原因

肺炎桿菌爲革蘭染色陰性,不活動,有莢膜,成對或呈短鏈,在普通培養基上易生長。在固體培養基上菌落高出表面,光滑而黏溼是其特點。根據莢膜抗原成分不同,肺炎桿菌可分75亞型,引起肺炎者以1~6型爲主,能很快適應宿主環境而長期生存,對各種抗生素易產生耐藥性。肺炎桿菌肺炎多見於中老年,凡導致機體免疫功能受損的情況都可成爲引起感染的誘因。如激素和免疫抑製藥,以及抗代謝藥物的使用造成全身免疫功能紊亂及各種嚴重疾病(如腫瘤、糖尿病、慢性肝病、白細胞減少、白血病等);某些侵入性檢查、創傷性治療和手術、使用污染的呼吸器、霧化器等都有導致感染發病的可能。院內工作人員的手部傳播、病人及慢性病菌攜帶者均是病菌的來源。

(二)發病機制

1.易感人羣 肺炎克雷白桿菌肺炎屬於機會感染性疾病,其發生和發展都依賴於一定的病理基礎,常見的易感因素包括:

(1)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常見的有長期酒精中毒者,糖尿病,慢性心、肺疾病,癌症及白細胞減少症病人等。

(2)應用多種抗生素、糖皮質激素、免疫抑製藥及細胞毒性藥物長期治療者。

(3)長期在重症監護病房(ICU)治療的病人,包括外科術後監護病人及晚期神經肌肉疾病等人。

(4)應用呼吸治療裝置的病人。如應用機械通氣、霧化治療等。這類病人的NP是近年來各方面注視的焦點,其發病率和病死率遠高於肺炎克雷白桿菌肺炎的平均水平。

2.病菌的來源 病菌的主要來源是病人及慢性病菌攜帶者(如慢性酒精中毒者),細菌的傳播主要有以下幾種途徑:

(1)院內工作人員、家庭護理人員及其他相關人員的手部傳播:主要原因是未嚴格執行消毒及交叉感染的預防措施。

(2)器械傳播:常見的包括霧化器、呼吸機及其管路、氣管插管、鼻飼管等。①霧化器:是常見的感染源,除引起交叉感染外,尚可導致環境污染。據Merlz報告,發生於Bilevui醫院的暴發性肺炎克雷白桿菌肺炎就是由霧化器污染引起的。②呼吸機:機械通氣過程中,由於管路與病人呼吸道相連形成閉式循環,加之環境污染、消毒不嚴、換管不及時等因素,使管路內菌落寄殖率很高,同時由於氣體壓縮及管路與周圍環境的溫差,造成管路中水氣凝集(尤其是接氣管插管處)。據報告,普通無加熱管路每小時水氣凝結量達20~40ml,是細菌生存的主要場所。據介紹在接近插管處的管路水中,每毫升含菌量超過20萬個,轉動病人體位等就會使含菌水直接流入下呼吸道內。目前,自主加熱管路很少,且費用昂貴,維護繁瑣,立即解決很困難。按照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的要求,管路應每24h更換1次,但臨牀實踐發現,與48h更換管路比較,二者的細菌數量並無差異,甚至部分文獻指出,每24h更換管路肺炎的發生率更高。具體需臨牀視監測結果及實際條件而定。據有關文獻報告,接受機械通氣病人肺炎的發病率是未接受人的7~21倍,其中肺炎克雷白桿菌是最常見的病原菌之一。③氣管插管:氣管插管是菌落密集的器械,據一項電鏡檢查表明,插管95%區域可見到菌落,其中86%完全爲菌落覆蓋,其原因在於:A.插管損傷咽部,破壞了宿主的自然防禦機制。B.破壞了氣道纖毛的清潔作用。C.破壞了吞嚥反射及活動。D.插管無法頻繁的更換,吸痰時內外混合感染。鑑於上述原因,氣管插管又直接跨越咽部屏障,加之套囊周圍分泌液泄漏,使細菌可直接進入下呼吸道。

(3)咽部菌落寄殖:咽部是肺炎克雷白桿菌最常見的寄殖部位,也是肺炎直接的病菌來源。正常人咽部肺炎克雷白桿菌的檢出率小於1%,而重症病人經反覆咽部分泌物培養,革蘭陰性桿菌檢出率高達70%。據一項研究報告,在一個ICU的26例院內獲得性肺炎克雷白桿菌肺炎病人中,有22例(84%)事前咽部檢測到了肺炎克雷白桿菌。咽部的菌落寄殖是與咽部上皮細胞的吸附能力密切相關的。在咽部上皮細胞表面,存在有相應的細菌吸附受體,正常情況下,這些受體被咽部纖維連接蛋白(Fibronectin)所覆蓋,但病理情況下(酗酒、營養失衡、吸菸、應用廣譜抗生素及氣管插管等),各種非特異性蛋白酶釋入口腔中,它們可以消化上皮細胞表面的纖維介素,此刻受體顯露出來,細菌就會與之發生“連鎖樣”的吸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