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的新媽媽,除了在飲食方面重視科學的食療進補方法外,做好術後的自我保健與護理對於順利康復也相當重要,特別是術後的7天裏,關係到整個產後恢復乃至一生的健康,可謂是“成敗在此一週”。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剖腹產術後一週需要注意的護理事項吧!
◆術後6小時
1.禁食
術後6小時之內要禁食。這是由於腸子在手術時受了刺激從而受到抑制,腸蠕動會減慢,並且腸腔內有積氣讓人感到腹脹。禁食可以減輕脹氣。
2.躺臥
新媽媽在剖腹產後躺臥要注意,應該頭偏向一側、去枕平臥。平臥位頭偏向一側可以預防發生嘔吐時不會把嘔吐物吸入。去枕平臥是因爲大多數剖腹產選用硬脊膜外腔麻醉方式,術後去枕平臥可以預防頭痛。
3.積極配合
護士會將尿管引流袋及輸液管妥善固定放置在合適的位置,並在新媽媽臀下墊好衛生巾,還會定時爲新媽媽按摩子宮,觀察子宮收縮和陰道流血情況。
4.堅持補液
術後要輸液,有葡萄胎、抗生素等,可以防止感染、發熱,還可以促進傷口癒合。
5.防止傷口裂開
爲了減少腹部傷口滲血,有時候護士會在新媽媽的腹部放一個沙袋。新媽媽在咳嗽、噁心、嘔吐時,務必壓住傷口兩側,防止動作過大導致傷口縫線斷開。
6.及時哺乳
手術後回到病房,新媽媽就可以開始母乳餵養了。讓護士教你怎樣在側臥位時餵奶,或者把寶寶夾在腋下進行餵奶,這些方法都不會壓迫到傷口。寶寶的吮吸能促進子宮收縮,減少子宮出血,傷口復原加快。
◆術後6~12小時
1.進食流質
可以少量飲水,在牀上下肢少量活動,以增強腸蠕動,促進排氣減少肚脹,同時也可以補充體內的水分。但是容易發酵產氣多的食物如糖類、豆類、澱粉類食物,應該少吃或不吃。
2.感覺噁心
手術後,新媽媽可能會覺得頭重腳輕,可能還會感到噁心。噁心有時會持續24小時。有時還會覺得全身瘩癢,特別是那些通過硬膜外或腰麻用過麻醉劑的媽媽們。如果出現這種情況,要及時告訴醫生,醫生可以給你用一些藥緩解不適。
3.注意陰道出血
剖宮產子宮出血較多,家屬應經常看一下陰道出血量,如遠超過月經量,應通知醫生,及時採取止血措施。
4.止痛的辦法
麻藥勁過了以後,大多數新媽媽會感覺腹部傷口疼痛,這時可以請醫生開些處方藥,或者可以使用鎮痛泵緩解痛苦。
◆術後12~24小時
1.進食半流質
可以喝一些米湯、細軟的麪條湯了。但在未排氣之前,還不能喝牛奶、吃含糖的食物,這是因爲牛奶、雞蛋、糖類食物易在還未恢復腸蠕動的產婦體內產生較多的氣體,腹部的膨脹會影響傷口癒合,也會影響腸功能的恢復。
2.儘早活動
腹部的沙袋需放置8小時;12小時後,新媽媽在家人或護士的幫助下可以改變體位,翻翻身、動動腿。術後知覺恢復後,就應該進行肢體活動。
3.拔導尿管
手術後24小時就可以拔尿管了。新媽媽穿好內褲,利於清理惡露,並能保持外陰的清潔。尿管拔除後2—4小時應自解小便。
4.傷口疼痛
新媽媽腹部切口周圍皮膚可能會有麻木感,傷口疼痛。醫生會每天都來瞭解情況,看新媽媽的恢復情況,檢查傷口癒合的情況。
◆術後1~3天
1.關於飲食
新媽媽要提高奶水的質量關鍵還是飲食,營養要均衡,肉蛋果蔬都要吃,才能保證奶量充足。
2.下地活動
術後1天后新媽媽要練習坐起、翻身等動作,並下牀活動,如果可以,還應該下地走一走,活動時間由1分鐘開始,逐漸增加,家人要在旁邊協助。下地活動能促進新媽媽血液循環、傷口癒合,還能增加胃腸蠕動,儘早排氣,預防腸粘連及血栓形成。
3.清潔自己
新媽媽要注意自身的衛生,要刷牙洗臉、梳理頭髮,乳房更要保持清潔。
4.注意哺乳姿勢
坐着哺乳時,新媽媽可以在背後墊一個大枕頭,可以減少疼痛,也可以在腹部放一個枕頭將寶寶放在枕頭上,以減少雙臂的痠痛以及對腹部傷口的壓迫。
5.預防傷口感染
剖宮產的傷口約在下腹10cm左右,愈合約需1周。剖宮產傷口的照顧必須遵循兩個原則:
一是保持乾爽;
二是在手術隔天視情況換藥,但是不必天天換,醫生會根據傷口的情況決定。
6.觀察體溫
術後開始的那幾天,新媽媽一般會出現低熱,這是正常現象,但隨着時間的推移會逐漸恢復到正常。
◆術後3~7天
1.飲食
多次蔬菜瓜果,預防便祕。
2.調節心理
自己的角色已經發生了轉變,已經成爲一名母親了,心理上的轉變可能一時還適用不過來,不用擔心,在照顧寶寶的過程中,慢慢就調整過來了。
3.出院
手術時使用無損傷線縫合的新媽媽這幾天就可以出院回家了。出院前要牢記醫生護士的叮囑,需要瞭解如何運動以及如何保證營養等知識,還要記得什麼時候要回來複診,何時給寶寶進行第一次接種疫苗。
4.觀察體溫
停用抗生素後,手術後3天體溫還沒降到正常或者正常後又出現體溫升高,應警惕有感染,不宜強行出院。
5.注意補充水分
由於懷孕時體內堆積的水分要排出,尿液和汗液會增多,要注意補充水分。
6.關於活動
下地活動漸漸不再需要過多的扶持,也可以試試收縮肛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