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多都是獨生子女,不好管教是父母最頭疼的問題。關係太親密了,怕產生溺愛;關係疏遠了,又擔心孩子抱怨。那麼在這一階段,父母應該如何建立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呢?
所謂親子關係,是指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嬰幼兒時期的親子關係對孩子性格的形成,品質的培養,意志的磨練,與人交往模式的建立,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珍惜共處的時光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願意爲孩子的教育投資,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可是相關早教老師發現,有一些家長陪着孩子來上課,將上課作爲孩子一個人的任務,而自己在旁邊什麼都不做。其實早教課也是促進親子關係最好的工具之一,很多遊戲會需要家長的配合,這段共處的時光,是親子關係良好的促進劑。許多家長不重視和孩子共處的時光從而錯過了培養雙方感情的時機。其實,利用好和孩子的共處時間,就能穩固孩子心中的安全感和對你的依賴。
主動分享自己的感受
許多大人通常不屑於向孩子描述自己的感受,有時候認爲孩子不理解,有時候怕給孩子造成心理負擔,有時候是覺得孩子無法解決這些事情。但是如果你能嘗試着平等的看待孩子,像一個朋友那樣傾訴自己的感受,孩子會認爲你將她當做一個大人,也自然而然的用懂事的行爲來回報你。所以當你累了你可以告訴孩子:“寶貝,媽媽今天上班累極了。”或許你會發現,其實孩子很體諒你,因爲你的一句話就不再鬧彆扭了。
學會聆聽孩子的說話
有時當媽媽在洗碗時,女兒想和媽媽談些什麼,但是媽媽只是漫不經心的聽着,有時還會打斷女兒的話,媽媽覺得這沒什麼。但是早教老師會在孩子對自己說話的時候,蹲下和孩子平視,用微笑的表情看着孩子,保持和孩子的目光接觸,鼓勵孩子說出自己想說的話。當然,並不是要所有父母都像老師那樣,但是至少可以給孩子一個確定的時間,比如說:“等我十分鐘就好”或是“好的,等我把這些碗放好。”
賞罰張弛有度
有時候當孩子做了不該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家長會很爲難,不知道怎麼辦好。不罰他怕下次再犯,懲罰他又怕親子關係受損。專家建議不如運用孩子行爲後果本身,自然的懲罰。比如他一定要去摸熱水瓶,不妨把瓶塞打開,抓他的手放在熱氣上,當感到燙時他自然不會再想有下次了。如果孩子做了一件正面的好事,不妨給他一個親吻和擁抱,當着別人的面誇獎他,這比買一件玩具這樣的物質獎勵要更加有意義。
和孩子相處,每一句話和行爲可能都會對孩子小小的心靈產生影響,但是家長們也沒有必要擔心這又擔心那,這些科學的方法會使你和孩子的溝通變得容易起來,也使你們的親子關係更加融洽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