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懷孕、一面工作已成爲大部分成熟女性的一段難忘經歷,如何在保證孕期裏的安全呢?



  在懷孕期間堅持朝九晚五的作息時間,一部分準媽媽坦言是出於經濟壓力, 商家信奉孩子的錢最好賺,我信奉要給孩子最好的,怎麼辦?還是得努力上班呵。另一部分準媽媽捨不得提前離開office的理由是,忙慣了,從22歲一畢業就開始飽嘗工作的苦樂,可以說,我的自信和成熟,都是拜工作所賜。乍一離開,關在家中,真的有被社會拋棄的恐懼。我的孕期反應並不劇烈,爲什麼要呆在家裏胡思亂想?如果孩子一切無恙,我也吃得下睡得着,爲何不趁孩子還在肚裏,多掙些銀子和晉升機會?我一懷孕,耐力好像比原來還好得多!



  這些女性的選擇同樣爲心理學家林虹所看好,她本人,也是堅持工作到離預產期只有三天,才回家待產,在她眼中,一名健康的準媽媽選擇一面懷孕一面工作,至少還帶來以下好處:



  減少孕婦獨自悶在家中產生的“緻畸幻想”



  一部分抑鬱或敏感氣質的女性,越臨近生產的時候越可能產生緻畸幻想,擔心孩子生下來兔脣、斜頸或長六根手指,越是閒而生愁的孕婦,這種"緻畸幻想"越是頻繁和強烈,忙碌會沖淡這種可笑的擔憂,尤其是,當見面的所有同事都表揚你"氣色很棒,育兒知識儲備豐富,一定能生個漂亮聰明的寶寶"時,"緻畸幻想"不知不覺會消失。



  無形中擴大了孕婦的接觸範圍和運動量,對保有其樂觀情緒相當有益



  保持適宜的運動量,是增加未來順產機率的關鍵因素之一,尤其在懷孕六個月以後,如果沒有外出工作的動力,人會變懶,覺得一動就吃力,而"懶惰不思動,將導致體重激增和難產機會增加。另外,出來工作也使懷孕女性的接觸範圍擴大,她會發現,不論是原先爭強好勝的同事,還是錙銖必較的客戶,這一階段,都很少對一位"大肚婆"吹毛求疵。衆人態度的友善,將對保持樂觀情緒十分有益。



  有益於在工作之餘,汲取多元化的育兒經驗



  相當部分的懷孕女性認爲,這一階段,是她們與已育女同事關係最融洽的階段,腹中的孩子幾乎成爲我的快樂護身符。那些作爲過來人的女同事,提供了相當數量的育兒經驗供你借鑑,讓你體會到別樣的溫暖。這些貼心經驗,可比你呆在家中,由老外婆或老保姆傳授的,科學和客觀得多!



  脫離崗位的時間越短,“返崗恐懼症”發生的機率越小



  隨着競爭壓力的遞增,一旦放假鬆懈下來,人們普遍對重返高強度的工作節奏心生畏懼,黃金週之後,很多抗壓域較窄的白領尤有返崗恐懼,何況提前幾個月在家 待產的女性呢?法定的產假是順產四個月,難產四個半月,也就是說,光是產後獨自在家的時間已超過120天,再加上懷孕後不上班的日子,返崗恐懼將積累到常人難以想象的地步。因此,林虹提倡坐辦公室的女性,應該工作到預產期之前三到五天;而且,生產一個月以後也應該儘快恢復對資訊的關注、多與上司同事聯絡,關心行業動向....。.如此,返崗才成爲一種期待,而非恐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eenhao8 的頭像
    cheenhao8

    健康小屋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