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想躋身瘦子的行列?可你的瘦身是否科學?讓數據說話,你才能瘦得切實,瘦得持久!

對於瘦身一族來說,要關心的數據還真不少——體重、體脂含量、腰圍、臂圍、一頓飯攝入多少卡路里……但在現實生活中,這些數據很難控制,即使控製得很好,也未必能真的幫助你塑造出理想體形。究竟在塑身過程當中,有哪些數據應該小心在意?多久要稱一次體重?又該如何切實有效地管理手頭這些數據呢?事實上,只要掌握和用好有關的健康數據,你的瘦身進程就能更加一目瞭然,當然,對於改變自己的身體現狀,你也就會更有信心。

穩固瘦身,從數據化管理開始!

體重—身體重量除了脂肪之外,佔更多比例的其實是水分、肌肉和骨骼等顯然,對減重者而言,除了脂肪含量需要減低之外,其他數值的下降都對健康無益,也不會讓體形發生太大改觀。所以單單控制體重是很不科學的瘦身方法。歐美人的體重普遍明顯高於我們亞洲人,但他們中的很多人看上去卻還是顯得很修長。原因就在於,他們體內脂肪以外的部分比我們重。因此,除非你是嚴重肥胖者,否則請不要簡單地依靠減輕體重來瘦身。

* 24 小時內±2kg 的體重變化是正常現象,不要以爲這是自己的瘦身戰績。

BMR 和BMI—基礎代謝和體質指數這兩項計算公式都含體重參數,所以單獨參考也很難分析出自己的胖瘦健康程度。



體脂含量—身體的脂肪比重。此項參數與體重相乘,能得出人體脂肪重量在體重不變的情況下,這一數據稍有變化,你就會看到體形上的明顯改觀。反之,體重變化而體脂含量不變,則健康指數可能會全面下降,這意味着你的瘦身戰果維持不了多久。此數據應當經常測試。如果你正處於瘦身進行時,每周至少應測試2 次以上,以確保你的身體胖瘦趨勢在朝目標靠近。大多數體脂測量儀都是電阻原理測試,所以測試時需要肌膚保持乾燥。

即使是同一型號的兩臺設備,測試結果也會有小小的誤差,所以儘量堅持在同一臺設備上進行測試。

水含量—人體的含水量接近體重的七成,請確保你的人體含水量不要跟這個數值相差太遠含水越少,人越容易發胖和衰老。平時應該儘量從食物中補充水分。但要注意的是,飲水過多反會造成缺水。在沒有特別消耗的情況下,不要喝過多的水。拳王阿里的女兒甚至是靠吃水果而不喝水的方式來補充水分。

身體各部位圍度—瘦身者最大的期望還是縮小目標部位的圍度,例如臀圍和腰圍。但請注意你在這些部位的測量方式是否合理、準確大多數人習慣用軟尺或其他測量工具測量。事實上,這會因人工操作的不同而造成誤差。建議用着衣的感覺來測試:即試穿無彈性的衣褲,感覺一下曾經合身的如今是否變寬鬆了。確認圍度變化後,還要觀察該部位是否緊實。如果依舊鬆弛,那很抱歉地告訴你,你減掉的並非脂肪。

食物中的能量—不是吃多少食物就補充多少熱量每個人內髒的消化功能不同,所以即使是同樣的食物,不同人在攝入後吸收到的熱量也不同。而且,同一個人在一天內不同時間段的吸收能力也有不同。因此,在熱量攝取方面,最好具體諮詢營養專家或者你的瘦身諮詢師,而不是一味通過卡路里來簡單計算。此外,素食並非就吃不胖。在我的幫助下,曾有過瘦的素食者通過精心的素食搭配食譜,在兩個月內增重達7 公斤,其中的2.7 公斤是脂肪。所以,請不要迷信素食減肥。

運動所消耗的能量—跑掉的卡路里不等於多消耗的熱量,因爲我們每一分鐘都在消耗正確的方法是用跑掉的熱量減去日常的消耗量,這樣得出的纔是運動所真正消耗的額外熱量。此外,學習和思考雖然相對靜止,但也能消耗大量熱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eenhao8 的頭像
    cheenhao8

    健康小屋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