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前放(化)療(pR(C)T)可顯著降低患者局部復發風險,因而被推薦用於II/II期直腸癌患者。然而,這類多模式治療方法可能與後期不良事件存在關聯。爲了確定pR(C)T對肛腸功能、性功能以及排尿功能的長期影響,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的Martin Loos博士等人進行了一項系統性考察與薈萃分析。該文發表於2012年12月27日在線出版的《外科腫瘤學年鑑》(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雜誌上。
研究人員通過PubMed、Embase以及Cochrane圖書館,系統性搜索了對接受術前放(化)療及直腸癌切除術後,患者長期機體功能預後方面進行報道的相關研究文獻。該研究合格入選研究類型爲,針對通過TME(全直腸繫膜切除術)技術結合直腸癌切除術前放(化)療後,在患者肛腸功能、性功能以及/或排尿功能方面進行報道的相關研究文獻。
研究人員最終共甄別出25項研究,涉及6,548例患者。他們發現,合格研究的方法學質量較低。大多數研究報道稱,術前放(化)療後,患者肛腸功能(14/18項研究)以及男性患者的性功能(9/10項研究)出現障礙。少數研究對女性患者的性功能障礙情況進行了考察(n = 4)。薈萃分析表明,放療患者更易出現大便失禁情況(風險比 (RR) = 1.67; 95 %置信區間(CI), 1.36, 2.05; p<0.0001),此外,術前放(化)療後,患者的測壓結果 (平均靜息壓力(加權平均差(WMD) = 15.04; 95 % CI, 0.77, 29.31; p = 0.04)以及最大收縮壓力結果(WMD = 30.39; 95 % CI, 21.48, 39.3; p<0.0001))明顯較差。薈萃分析也表明,在患者勃起障礙方面並不存在統計學意義上的顯著性差異(RR = 1.41; 95 % CI, 0.74, 2.72; p = 0.3)。8項研究中的6項研究,以及薈萃分析都表明,術前放(化)療對患者排尿功能無副作用(RR = 1.05; 95 % CI, 0.67, 1.65; p = 0.82)。
Martin Loos博士等人據此認爲,儘管患者功能長期預後方面研究的質量較爲有限,但現有證據足以證明,術前放(化)療後進行TME可對患者肛腸功能產生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