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青年在相互接近的基礎上,由於相互瞭解、相互交流感情,產生好感。在好感的基礎上,感情進一步發展,青年男女如癡如醉、熾熱如火的表現,但卻羞於向異性表達,或產生親呢的動作。
對於女性的成熟、性意識的覺醒、對異性的追求與愛慕,許多家長不予以充分的理解和施以科學的性教育,而是尋取性封閉教育:封鎖信息,不許聽、看有關愛情的歌曲和電視;不許閱讀有愛情描寫的書刊,剝奪正常的社交活動,不準與異性同伴來往,不許參加有異性同路人參與的各種活動,結果是把青少年推到性好奇與性壓抑的心理矛盾衝突之中。實際上,在這種管教下,青少年最容易產生性心理與性行爲的變態。有的則認爲對青少年性發育中任何的擔心與教育都是多餘的,於是父母毫無顧忌地在孩子面前談論甚至讓孩子參與談論性的問題,與孩子亂開性方面的玩笑,不加分析地介紹性知識讀物,對孩子在與異性接觸中的不良表現採取縱容包庇的態度,這種管教下的青少年最容易發生性放縱的心理與行爲異常。
此外,我們還應注意到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在少女自主性發展性心理行爲發育過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自主性發展延慢,父母和孩子關係不密切的情況下,男孩子和女孩子交往是有危險的,他們往往只追求對方的外表,由於缺乏感情,就會只追求肉體上的快感。女孩子甚至會有懷孕的危險,這在美國稱爲“13歲危機”。產生這種危險的原因在於沒有建立起在嬰幼兒期的身體接觸爲主的母子關係,母親的溫暖的形象沒有深深地刻在幼兒的心中,那麼到了青春期的女孩就會和男子簡單地發生肉體上的關係。
我們知道,對女孩子來說,父親的形象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爲如果父親的溫和形象印在女孩子的心中,那麼她就會追求與父親相似性格的男子,所以從幼兒起就應有儘可能多地和父親一起愉快遊戲的機會。然而如果父親過多地給予少女的保護、支持、寵愛、陪伴,少女就會對自己的父親很依戀,而對同輩異性發育”的眼光來看,乃長久停滯於“性蕾期”,不再繼續發展,不能經由“潛伏期”進入“異性期”,但假若勉強進入異性關係中,則其心理發育尚未成熟,常產生“情緒上的風暴”,呈現緊張、恐慌、不知所措的反應。
- Nov 10 Sat 2012 04:31
父母如何應對女孩的“愛情萌發階段”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