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給廣大網友帶來的文章是關於呼吸內科相關的常見疾病信息,希望本篇文章能夠幫您解決所遇到的健康方面問題、能夠有所收穫,那就是對公益健康知識網站長最大的肯定和鼓勵,祝您身體健康!

(一)傳染源

現有資料表明,SARS患者是最主要傳染源。極少數患者在剛出現症狀時,即具有傳染性,一般情況下傳染性隨病程而逐漸增強,在發病的第2周最具傳播力。通常認爲症狀明顯的患者傳染性較強,特別是持續高熱、頻繁咳嗽、出現ARDS時的傳染性較強。退熱後傳染性迅速下降,尚未發現潛伏期患者以及治癒出院者有傳染他人的證據。

並非所有患者都有同等傳播效力,有的患者可造成多人甚至幾十人感染(即超級傳播現象),但有的患者卻未傳播一人。老年人以及具有中樞神經系統、心腦血管、肝臟、腎臟疾病或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腫瘤等基礎性疾病的患者,不但較其他人容易感染SARS,而且感染後更容易成爲超級傳播者。造成超級傳播的機制還不清楚,但肯定與所接觸的人羣對該病缺乏起碼的認識以及防護不當有關。其中有一些超級傳播者由於症狀不典型難以識別,當二代病例發生後才被回顧診斷。影響超級傳播的其他因素還取決於患者和易感者的接觸程度和頻次、個人免疫功能以及個人防護情況等。超級傳播者的病原是否具有特殊的生物學特徵尚不清楚。 

已有研究表明,SARS-CoV感染以顯性感染爲主,存在症狀不典型的輕型患者,並可能有隱性感染者,但較少見。尚未發現隱性感染者的傳染性。一般認爲,症狀不典型的輕型患者不是重要的傳染源。 

已有本病的病原可能來源於動物的報道,並在果子狸、山豬、兔、貓、鳥=蛇、獾等多種動物經聚合酶鏈反應(PCR)或血清學檢測獲得陽性結果。有人檢測發現,從果子狸分離的病毒與SARS-CoV的基因序列高度符合,因此推測本病最初可能來源於動物。但上述研究還不能從流行病學的角度解釋2002年11月後我國華南疫情初起時的疫源地多發的現象。 

(二)傳播途徑 

近距離呼吸道飛沫傳播,即通過與患者近距離接觸,吸入患者咳出的含有病毒顆粒的飛沫,是SARS經空氣傳播的主要方式,是SARS傳播最重要的途徑。氣溶膠傳播是經空氣傳播的另一種方式,被高度懷疑爲嚴重流行疫區的醫院和個別社區暴發的傳播途徑之一,其流行病學意義在於,易感者可以在未與SARS患者見面的情況下,有可能因爲吸入了懸浮在空氣中含有SARS-CoV的氣溶膠所感染。通過手接觸傳播是另一種重要的途徑,是因易感者的手直接或間接接觸了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以及其他被污染的物品,經口、鼻、眼黏膜侵入機體而實現的傳播。目前尚不能排除經腸道傳播的可能性,尚無經過血液途、性途徑和垂直傳播的流行病學證據,但在預防中均不可以掉以輕心。 

影響傳播的因素很多,其中接觸密切是最主要的因素,包括治療或護 理、探視患者;與蝨共同生活;直接接觸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體液等。在醫院搶救和護理危重患者、吸痰、氣管插管以及咽拭子取樣時,很容易發生醫院內傳播,應格外警惕。醫院病房環境通風不良、患者病情危重、醫蔌探訪人員個人防護不當使感染危險性增加。另外如飛機、電梯等相對密閉、不通風的環境都是可能發生傳播的場所。改善通風條件,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擴護措施,會使傳播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尚無證據表明蒼蠅、蚊子、蟬螂等媒介昆蟲可以傳播SARS-CoV. 

(三)人羣易感性

一般認爲分各普遍易感,但兒童感染率較低,原因尚不清楚。SARS症狀期病人的密切接觸者是SARS的高危險人羣。醫護人員和患者家屬與親友在治療、護理、陪護、探望患者時,同患者近距離接觸次數多,接觸時間長,如果防護措施不力,很容易感染SARS。 

感染SARS病原後,已證實可以產生體液免疫,已有觀察到發病6個月時血清抗SARS-CoV仍呈強陽性的報道,但其持續時間及其對機體的保護作用,以及流行病學意義均有待深入研究。細胞免疫狀況目前仍無明確報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