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嬰兒時期的小寶寶,媽媽們一定要做到科學全面的護理,但往往媽媽們在護理過程中會產生一些疑問,本文就總結出常見的護理嬰兒的5個疑問解答,以供媽媽們參考。
1、要不要將寶寶的手腳包起來?
中國人習慣將寶寶包得密密實實的,認爲這樣寶寶較有安全感,而且也不會因爲身體反射動作而受到驚嚇,可是西方的父母卻喜歡讓寶寶手腳自由活動,以便促進其身體感覺發展,究竟寶寶的手腳該不該包起來呢?
正解:
新生兒還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手腳,往往會因爲身體痙攣或一些突發的聲音,而產生驚嚇反射動作,並且容易從睡夢中驚醒。包裹他的手腳,可以讓他重溫母體中的安全感,慢慢適應外界的環境,同時也能幫助嬰兒保持體溫,因此,醫師建議,滿月以前的寶寶在睡覺的時候,最好將其手腳包起來,等到滿兩個月以後,寶寶開始想探索外界,也比較不容易受驚了,就可以脫離襁褓。
2、寶寶要穿多少纔不會着涼?
南方有句諺語:“嬰兒沒有六月天”,也就是說嬰兒怕冷、不怕熱。因此,爲了避免寶寶着涼感冒,爸爸媽媽拼命給孩子加衣服,全身裹得像個小糉子,可是反觀歐美日等國家,即使大冷天,寶寶也穿得不多,這使得新世代的父母產生“寶寶該穿多少,纔不會着涼”的困擾。
正解:
嬰兒的新陳代謝比成人快,所以也比較怕熱,冬天時固然應該穿得保暖一點,但是天氣熱的時候,穿太多反而會令寶寶不舒服,加上他的體溫很容易受外界的影響,所以在給他穿衣時,必須更注意環境的冷暖變化。一般而言,大人覺得冷,必須穿多時,就給寶寶多穿一件;大人覺得熱,必須少穿時,就幫寶寶多脫掉一件,而夜晚則比白天多穿一件。
3、寶寶哭的時候,該不該抱他?
新手父母最怕聽到寶寶哭,一來是捨不得,二來是怕吵到鄰人,於是寶寶一哭,就趕緊抱他起來,可是幾次之後,聰明的寶寶立刻發現,“哭”是吸引大人來抱他的最有效方法,而變成一種習慣,這可累壞了沒有經驗的父母,在抱與不抱之間,左右爲難,萬一家中的婆婆媽媽再插手干涉,問題就更複雜了。
正解:
哭,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反應,嬰兒哭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尿片溼了、肚子餓了、想睡覺了或是生病了……,家長應該先檢查一下,如果這些因素都排除了,寶寶還是哭個不停,就表示他可能缺乏安全感或是想要引起大人的注意,這時候就應該先和他說說話,安撫他的情緒,如果還是無效,才把他抱起來,萬一媽媽們太忙,不能馬上抱他,讓他哭一會兒,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