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分享一天行程的最佳安排,還你健康生活。


  週末睡懶覺,平時愛犯困


  上了一週的班,週末許多人會多在牀上賴一會兒,甚至飽飽地睡上半天,還一個禮拜欠下的“睡眠債”。然而,美國的一項研究發現:週末喜歡睡懶覺的人平時更愛犯困。


  週末大睡特睡非但無法彌補平時短缺的睡眠,反而會讓人們在週一早上更睏倦。週末賴牀的不良生活習慣會讓大腦中的晝夜節律向後推延2個小時,擾亂人體內部的生物鐘,因而在週日晚上難以入睡,週一早上更難醒來,工作時也很難保持清醒狀態。


  平日不要睡得太晚,這樣才能更好地平衡工作日裏欠下的“睡眠債”。不良習慣所導致的“睡眠債”會讓人們在睡眠時間方面付出更多的代價。當睏意濃時,大腦需要得到更有效率的休息,這時就應當及時上牀睡覺。


  合理安排作息時間


  1、堅持早起,神清氣爽


  睡懶覺使大腦皮層抑制時間過長,天長日久,可引起一定程度人爲的大腦功能障礙,導致理解力和記憶力減退,還會使免疫功能下降,擾亂肌體的生物節律,使人懶散,產生惰性,同時對肌肉、關節和泌尿系統也不利。另外,由於夜間關閉門窗睡覺,早晨室內空氣混濁,戀牀很容易造成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因此,堅持早起,到室外呼吸新鮮的空氣,對身體益處多多。


  2、午間休息,精力充沛


  適當午睡對於減輕身心疲憊,提高學習工作效率非常有益。午睡不在於時間長短,關鍵在於質量。建議平躺在牀上四肢伸展,使得血液循環至腦部以緩解因大腦供血不足而產生的疲憊感。不宜趴在桌上,這種姿勢不僅使呼吸受限,同時也使頸部和腰部的肌肉緊張,易患慢性頸肩病。有研究表明,午睡半小時,可以勝過晚間睡眠2小時給身體帶來的輕鬆感。


  3、經常熬夜,影響健康


  研究表明,如果長期熬夜,更會慢慢地出現失眠、健忘、易怒、焦慮不安等神經、精神症狀。過度勞累使身體的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引起體內主要的器官和系統失衡,比如發生心律不齊、內分泌失調等等,嚴重的就會導致全身的應激狀態、感染疾病的機率相應提高。


  美國的免疫學家在對睡眠和人體免疫做了一系列研究後認爲,睡眠除了可以消除疲勞,還與提高免疫力、抵抗疾病的能力有着密切關係。有充足睡眠的人血液中的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均有明顯上升,而這兩種細胞正是人體內免疫力的主力軍。所以即使在相對緊張的工作中,也要保持充足的睡眠。研究表明,大學生的睡眠時間一般每天不得少於7個小時。


  每日就餐時間安排


  一日三餐是人在漫長的歲月中形成的適應人體腸胃環境及生理功能的生理節律。定時進餐可以維持血液中營養物質的穩定,保證人體的正常活動,一般來講,每餐之間間隔4~5小時是根據食物在人體胃中停留的時間決定的。


  早餐:7:30左右即在起牀後20至30分鐘吃早餐最合適,因爲這時人的食慾最旺盛。而且早餐與中餐以間隔4至5小時左右爲好,也就是說,如果早餐過早,那麼數量應該相應增加或者將午餐相應提前。


  中餐:12:00-12:30爲宜。午餐是最好的休息時間,應該讓自己在一個輕鬆的環境下吃午飯。這樣不但有益精神的放鬆、還有助於消化,對身體大有好處。


  晚餐:一般宜在晚6點以後、7點以前吃爲最好。這樣,在4小時以後,即到晚10點以後或11點左右睡覺,較爲適宜。


  夜宵:我們不提倡學生吃夜宵,因爲臨睡前進食,不僅會增加腸胃負擔影響睡眠,還會影響第二天早餐的食慾。不過對於晚自習的同學而言,用腦時間較長會有飢餓的感覺,爲了保證睡眠的質量,建議夜宵應少量,而且在9:30-10:00爲宜。


  同時應當強調的是,三餐時間要固定,形成有規律的生物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