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也是多風乾燥的季節,在這個季節最容易出現“上火”,這是爲什麼呢?中醫認爲,春主肝,肝主生髮,生髮過了會化火,而生髮不出,鬱在體內也會化火;再加上春天風沙大,氣候乾燥,人體內的水分容易通過出汗、呼吸而大量丟失,傷及肝陰,也容易導致生理機能失調而出現“上火”。“上火”的症狀包括:口乾、口苦、頭暈、咽痛、口瘡、眼紅、急躁易怒等。那麼,怎麼才能對抗“上火”呢?中醫認爲“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也就是希望人們要充分利用春季陽氣上升、人體新陳代謝旺盛之機,通過適當的調攝,使春陽之氣得以宣達,代謝機能得以正常運行。養生專家給大家支幾招:
飲食:春季陽氣初生,宜食用辛甘發散的食物,如蔥、姜、蒜、大棗、山藥、紅薯、蜂蜜等,以驅散陰寒,順應春季陽氣之升暢。還要多吃些新鮮蔬菜和水果,如春筍、菠菜、豆芽、綠豆芽、香菜、柑橘、蘋果、香蕉等,以補由於冬季新鮮蔬菜較少、攝入維生素不足的缺憾。同時要增加蛋、魚、肉、蝦之類優質蛋白的攝入,以提供日漸活躍的人體需要,增強抗寒能力。不要過多吃酸味食物,因爲過食酸易導致肝氣鬱結。可有目的地根據醫生的推薦選擇一些柔肝養肝、疏肝理氣的草藥和食品,草藥如枸杞、丹蔘等。
心理:心胸開闊、樂觀向上,保持心境恬靜的好心態。
起居:《內經·四氣調神大論》:“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發散行”,簡單地說,就是春季應早睡早起,免冠披髮,鬆緩衣帶,舒展形體,多參加室外活動,以汲 取大自然的活力,使自己的精神情志與大自然相適應,才能精力充沛。但是早春氣溫乍暖還寒,因此,北方的人們不宜馬上脫去棉衣,年老體弱者換裝尤宜審慎,不 可驟減。《千金要方》主張春時衣着宜“下厚上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