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哺乳動物,雖然有卵巢與子宮,也是胎生繁殖,可以連續懷孕與生育但無月經來潮。發展到高級哺乳動物,如猴類,雌猴有月經來潮,定期排出月經血。
女孩子一般在12歲左右進入青春發育期,卵巢功能受下丘腦、垂體激素的調節與作用,開始有卵泡發育、成熟與排卵。與此同時,性激素(如雌激素、孕激素)等開始產生與分泌,並對靶器官發揮作用,女性性徵更明顯。靶器官中子宮受性激素影響最顯著,子宮內膜發育、成熟、脫落、出血,形成流動的混合物排出體外,稱爲“月經”。
健康女子月經期爲2~7天,第2~3天經血量較多,隨後逐漸減少,至第6~7天月經自行“乾淨”。月經週期一般爲28~30天。
同居一室的女孩月經爲何會變得同步
每個女子的月經都有自己的獨自規律性。但如果女孩子同居一個宿舍,往往會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即這些女孩子的月經會慢慢變得同步,基本上會在相鄰近的幾天來潮。這又是爲什麼呢?
在青春期,下丘腦分泌的激素調控卵巢的發育和使卵巢分泌雌性激素,即雌激素和孕酮。女孩每月一次的月經週期就是由於上述激素的週期性變化引起的。同宿舍女生的月經週期逐漸趨向同步,原因至今未完全明瞭。有科學家發現,女性腋窩分泌一種叫信息素的物質,通過鼻孔的嗅覺,感受到這種信息的刺激,並將這些刺激傳至腦部,導致了她們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協調一致,並同步化,所以她們的月經規律也基本一致了。
月經血爲何不凝固
月經血最顯著的特點是不凝固。衆所周知,從身體其他部位流出的血液,一般是鮮紅色,並迅速凝固成塊,出血傷口也會結血痂自行封閉出血的小血管,出血立即停止。這是由於血小板及血中纖維蛋白原在各種凝血因子的共同作用下的結果。
月經血一般呈暗紅色,除了血液成分外,還含有子宮內膜碎片、宮頸黏液、陰道上皮的脫落細胞與各種雜菌,但卻缺乏能使血液凝固的纖維蛋白。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子宮內膜中有較多的活性物質混入經血中,它們激活了纖溶酶,使纖維蛋白在纖溶酶的作用下分解成爲流動的分解產物,失去了凝血作用。同時,子宮內膜中還含有其他活性酶,能破壞諸多凝血因子的凝血作用,影響了經血的凝固,以致於月經血總是成不凝固的液態排出體外。
那麼,子宮內膜出血又是怎樣自然停止的呢?這個止血機制是十分複雜的。一方面子宮內膜出血是由於子宮內膜功能層脫落,螺旋動脈的頂端發生裂口導致出血,出血後螺旋動脈立即塌陷,子宮肌層收縮將螺旋動脈裂口關閉。另一方面,體內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及纖維蛋白與纖維蛋白原不受子宮內膜中活性物質的影響,共同產生凝血作用,阻止了子宮內膜血管繼續出血。因此,月經期只要多多注意衛生,是不會產生大出血或感染等疾病的。
關於月經的“早”和“晚”,“多”和“少”
月經量的多少與種族、民族、地區、營養等因素有關。一般來說,中國婦女單次月經血量約35~58毫升,低於10毫升爲經量過少,若多於80毫升爲經量過多,中醫稱爲“血崩症”。如何判斷月經量呢?可以用婦女在經期更換多少個月經墊來估計。一般情況下,每晝夜更換月經墊3~5次爲基本正常;若需頻繁更換月經墊,爲經血量過多;若月經墊上僅見少許血跡,只需更換1~2次,爲經血量過少。採用月經墊更換數評估經血量的方法精確性較差。因爲每個婦女的衛生習慣有差異,所用月經墊的質量不相同,還受許多其他條件的限制與影響,所以這種方法在臨牀上僅作參考。
月經規則來潮是婦女生殖健康良好的表現。正常女孩子月經初潮時間在12~13歲,如果女孩子在10歲前來月經,要考慮“性早熟”,最好找專科醫生診治。若女孩子18歲還未來月經,要考慮“原發性閉經”,必須及時請婦產科醫師診治。若每次月經來潮,經期短、量也少,也是非正常現象。若每次月經量太多,持續時間在7天以上,也應該看醫生,找出原因並及時處理。
值得注意的是,月經期可能有一些其他的症狀或不適出現,需要自我調整:
1、腹及腰骶部下墜感,是由於經期盆腔瘀血與子宮血流量增多所致,會自行緩解。
2、尿頻現象,是經期的膀胱刺激症狀。
3、有時頭痛、失眠、精神憂鬱、易激動等,是植物神經系統功能失調所致。
4、食慾差,甚至噁心、嘔吐、便祕或腹瀉,是胃腸功能暫時紊亂所引起。
5、其他方面,如皮膚痤瘡、鼻黏膜出血等。上述症狀若屬偶然發生,且不影響工作與學習,不必處理,可以自行恢復。
正常月經是婦女生殖系統健康的反應與表現。月經異常是生育期婦女生殖系統異常或疾病的信號,必須及時診治,以便更快地恢復健康或生殖功能。希望每位女性能多瞭解一些月經知識,對自己的身體多一份瞭解,多一份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