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地區成年女性中有三成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但意識到這是病而且積極去治療的人很少,僅有3%~5%的患者就醫治療。”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婦科行政主任葉明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尿失禁是中老年婦女的常見病,但目前女性人羣對它的重視還很不夠。
中老年女性更易患尿失禁
劇烈咳嗽、打噴嚏、負重時會有小便漏出,或在走路、站立、購物等活動時一用力就有小便往外流,更嚴重時在任何姿勢下尿液都不由自主地流出……以上是壓力性尿失禁的表現。據葉明介紹,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在2003年到2005年對廣州地區女性的盆底器官脫垂及相關疾病進行監測,發現廣州地區成年女性尿失禁的發生率爲29.4%。但是尿失禁患者的就診率卻極其低下,遇到尿失禁困擾的女性中僅有3%~5%會去看病或治療。
南方醫院婦科主任劉國炳說,中老年女性的尿失禁患病率更高,特別是在絕經之後。正常情況下,女性的結締組織像韌帶一樣圍繞陰道壁形成有力的“包膜”結構,將陰道和子宮固定在盆骨中。當女性絕經後卵巢功能沒有了,激素分泌缺乏,結締組織鬆弛,盆骨缺少必要的支撐,就容易發生脫垂。尿失禁是盤底脫垂的常見表現,據流行病學調查,46.5%的絕經後老年女性有不同程度和類型的尿失禁,其中最多見的是壓力性尿失禁。
“有很多老年女性明明已經有嚴重的尿失禁,但以爲這是年老的必然表現,更羞於向別人說,一般是默默地忍着,很少去看醫生,也不知道這可以治療。”劉國炳說,尿失禁很常見,其實可以在年輕時就開始預防,到圍絕經期進行激素治療,一般可以避免到年老時出現嚴重的尿失禁。
圍絕經期可適量補充雌激素
女性在生產之後也容易遭遇一過性的尿失禁,這時可以進行功能性的盤底鍛鍊,如提肛運動:每次提起肛門肌肉收縮10秒,再放鬆休息10秒,然後再提肛10秒,如此反覆30次,每天可以這樣鍛鍊三次。
到了圍絕經期,爲了預防絕經後激素缺乏造成的盆底脫垂,可以提前在絕經前1~2年進行雌激素補充治療,但量要控制好,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如果到了老年後已經有嚴重的尿失禁,還可以接受手術治療改善情況,而沒必要一味容忍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