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醫院常常會遇見一些固執的病人,而在抗癌治療中卻往往是這些“引起”醫患緊張、“不聽話”的病人得以生還。
一個病人所能展現的最重要的一種固執己見,就是與醫生之間形成一種參與互動的關係。多數的病人不敢與他們的醫生談話,也不敢問醫生很多問題,只是“惟命是從”,害怕提問會令“使”他們康復的人生氣,害怕被醫生拋棄。這些病人沒有自我,一心看他人的臉色行事。試問,一個沒有自我的人,他的免疫系統又怎麼能夠激活呢?他又怎麼能保護自己不受癌細胞的侵襲呢?又怎麼可能康復呢?
一、固執己見的病人
艾瑪是一個特別的腫瘤病人,她被候診室的灰牆弄得非常沮喪。所以有一天她憤憤不平地站起來說:“這是個不祥之地,我要離開這個鬼地方,我在這裏是好不了的。只有當這個地方重新粉刷過後,我纔會回來就診。”
護士走出來說:“這不可能。”
艾瑪只是簡單地說:“就這樣了。”結果辦公室重新漆成天藍色,現在艾瑪是“逼我們重新裝修診所的那個女人”。她被當作是一個“人”來對待,而不是一種“疾病”。
二、“壞”病人
腫瘤外科醫生Bernie S. Siegel(美)有一天早晨在巡視病房時與他的病人有這樣一段對話。
病人:有什麼不對勁嗎?
醫生:沒有呀!怎麼了?
病人:那你爲什麼老皺着那該死的眉頭?
醫生:我沒皺眉頭,我只是在思考問題。
病人:那麼你到走廊外思考好了,在病房裏我們需要的是微笑。
當病人不合作,拒絕換上“病號服”,或是在手術前問各種問題的時候,我們可以說:“這樣的‘壞’病人好,他們會活得長久一些”。
一個懂得自我保護的病人也許會與人發生衝突,也許被看成不友好,是壞病人,但他們是爲自己活着,只有愛自己的人才能真正愛別人。因爲傷害總是相互的,所以病人在自我保護時與他人發生的衝突不僅不會傷害對方,反而是對對方的保護,避免對方的自我傷害。衝突是對危險的合理表達,是對對方的提醒與警示,是相互的保護與支持。
研究發現:癌症長期存活者,或某些特殊癌症病人常被醫生評判是“很差”的,是“壞”病人,或者說是“問題”病人。而那些所謂“問題病人”也是較快痊癒並有着有力免疫系統的“人”。於是,我們鼓勵病人在進入醫院時行爲要像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Bernie S. Siegel醫生有些建議給好病人,希望這些好病人成爲“壞”病人:
1 隨身帶舒適實用、獨具個性的衣物和振奮性房屋裝飾。
2 房間能看到天空,拒絕面對牆壁的房間。
3 質疑權威,勇於表達各方面的內心體驗。
4 秀出你獨有的喜好與需要,與醫務人員分享書籍、音樂等。
5 術前、術中暗示自己說:“血液離開手術部位,餓死癌細胞,術中出血少、康復快;我醒過來時會舒適、口渴、飢餓。”
6 要求外科醫生,在術中和你說話;安排會撫慰你並愛你的人來看你。
7 術後,儘早開始活動,多參加聚會,遛彎、踏青或到親朋好友家串門有利於康復。
更多癌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