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居民爲何食鹽攝入量偏高呢?總結起來,原因有四:①對高鹽危害認識不足;②烹調習慣使然,如烹調時喜歡用鹽含量高的調料,如味精、醬油、黃醬、豆瓣醬等;③口味嗜好所致,很多人喜歡吃醃臘、醬滷製品,如各種鹹菜、臘肉、香腸、滷菜等;④與我國傳統的膳食結構特點有關,主要是副食少、主食多,用偏鹹的菜餚“下飯”。 低鹽飲食要做到下面這些:
人的口味是可以逐步減淡的,一旦養成清淡口味,喜歡吃原味的食物,再吃鹹的東西反倒會不習慣。兒童從小習慣清淡口味,將使其終身受益。特彆強調的是,不要用成人的口味爲孩子調味,嬰幼兒食品不應使用味精、醬油等,這樣可使孩子從小習慣低鹽飲食。
利用蔬菜本身的自然風味:例如,利用青椒、番茄、洋蔥等和味道清淡的食物一起烹煮。 利用油香味:蔥、姜、蒜等經食用油爆香後所產生的油香味,可以增加食物的可口性,可烹製蔥油雞類菜餚。 利用酸味減少鹽用量:在烹調時,使用白醋、檸檬、蘋果、柚子、橘子、番茄等各種酸味食物增加菜餚的味道,如在煎烤食物上加點檸檬汁。醋可減低對鹽的需要,如在吃水餃時,只蘸醋而不加醬油,同樣美味。
利用糖醋調味:使用糖醋調味,可增添食物甜酸的風味,相對減少對鹹味的需求。 採用保持食物原味的烹調方法:如蒸、燉等烹調方法,有助於保持食物的原味。 改變用鹽習慣:將鹽末直接撒在菜餚表面,有助於刺激舌頭上的味蕾,喚起食慾。
可用中藥材與辛香料調味:使用當歸、枸杞、川芎、紅棗、黑棗、肉桂、五香、八角、花椒等辛香料,添加風味,減少用鹽量。 避免鹽漬小吃:如椒鹽花生米、鹹魚等含鹽量高,儘可能不吃或少吃。其他應該限制攝入的食品包括火腿、香腸、牛肉乾、豬肉乾、肉鬆、魚鬆、魚乾、鹹蛋、茶葉蛋、肉醬、各種魚罐頭、速食麪、豆腐乳、豆豉、豆瓣醬、味精、雞精等。
多吃新躦蔬果補鉀:鉀有利尿作用,能夠幫助鈉排泄,維持鈉和鉀的平衡。含鉀多的食物包括海帶、紫菜、木耳、山藥、香蕉、馬鈴薯、魚類、西紅柿、蘑菇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