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冬令進補,開春打虎”,這些古語的流行,都讓人認定冬天進補可以使來春生病機率大大降低。但是不是人人都要冬補?臺灣《康健》雜誌對此採訪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院長鄭振鴻教授。他認爲,現代人營養充足,大多數人都不需要額外進補。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劉喜明也認爲,冬補需要辨別“人體體質”和“補品體質”,不能隨意進補。
劉喜明說,中醫理論中冬令進補的概念,是針對身處寒帶、溫帶,或是體質較弱的人,像我國南部地區,只有當寒流來襲或氣溫很低時,才適合吃羊肉、薑母湯等食物;一些開刀手術、大病初癒、勞累過度、年老體虛者,也可以通過冬季進補,儘早恢復健康。
中醫將滋補品分爲溫補、平補、清補(涼補)三種:體質虛寒的人適合溫補,不虛的人需要平補,燥熱的人則應清補。如果本身就是燥熱體質,又進補了溫補食品,那可能產生口乾舌燥、睡不着覺等症狀。中醫普遍提倡,即使冬季也不需熱補,只要平補就好。劉喜明建議,常熬夜、長痘痘、易嘴破、便祕的人,就別再去吃十全大補湯或羊肉鍋了,可以改吃平補的食品,如蓮藕、百合、山藥、白木耳等,能滋陰、固脾胃。女性脾胃較虛弱的,可通過阿膠、桂圓、當歸、羊肉湯等健脾益氣補血。在不明自己體質的情況下,劉喜明建議大家不要太頻繁吃同一類藥膳,尤其是味道過重、過濃的藥膳更應該少量。
有過敏病症的人則要靠冬季運動來“進補”。鄭振鴻建議使用健走的方法,早上走路30分鐘,中午休息30分鐘,晚飯後再走30分鐘。他說,正確的生活習慣對過敏病人很重要,充足睡眠、勿熬夜,把肝腎照顧好才能抵禦寒氣和病症;早上起牀時,要先讓身體暖和了再下牀。過敏病人飲食宜清淡、均衡。多食益氣固表的食物,少食蕎麥、蠶豆、白扁豆、牛肉、鵝肉、鯉魚、蝦、蟹、茄子等辛辣之品,更應避免羊肉等腥羶發物。
慢性病患者和急性感染發炎者(感冒發燒、喉嚨痛、急性腸胃炎、肝炎等),以及消化功能較差(腹瀉、腹脹、便祕)的人,不宜過度溫補。傳統的冬令進補以大量肉類搭配中藥材燉熬,過多的蛋白質、飽和脂肪酸會惡化大部分慢性病患者的病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