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寶寶都經歷過吃手的階段,很多媽媽以爲寶寶是餓了,當然,也的確有一些寶寶是因爲餓了而吃手指,但是,有些寶寶卻是因爲成長過程的需要而吃手指。這個是什麼原因呢?


  首先,新媽媽要明白,在1歲之前,寶寶吃手指是完全正常的現象,不需要過於擔心。可是如何解釋吃手現象呢?


  一、這是寶貝瞭解自己的方式之一,他通過感覺器官認識世界,用嘴嘗試、認識自己的身體器官。


  二、按弗洛伊德的觀點,此階段寶貝的口腔和口脣是性本能得以滿足的中心區(快感區),即吃奶時吸吮乳頭獲得快感體驗,不吃奶時吮手指成爲滿足快感的方法。


  三、出牙時,寶貝口腔受到刺激,用手觸碰感到舒服,因而容易形成吮吸手指的習慣。


  四、不會說話又不愛哭鬧的寶貝餓了,經常會拿東西或手指往嘴裏放,這也是他生存本能的表現。


  五、如果斷奶過早或經常更換照料者,最親近、熟悉的媽咪經常離開寶貝,都可能使寶貝不能和媽咪產生正常的依戀關係,缺乏安全感而吮吸手指。這種情況,多數會延續很長時間,甚至到成年時期形成咬指甲的習慣。


  六、如果寶貝只是在睡覺前或飢餓時吮手指,平時在生活或遊戲中很少吮吸,多是因爲睡前手裏沒事幹,或感到飢餓不能馬上解除造成的。


  既然了解了寶貝吃手是因爲實際需要,那麼新媽媽對於1歲前的寶寶,應該以“寬容+理解”的方式對待,不要過分緊張,也不必生硬地將寶寶的手拉出嘴巴,不過要注意觀察和及時調節,別讓寶貝過分依戀吮吸手指就可以了。


  那麼對於1歲後的寶貝,就是開始引導寶寶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物上,比如白天時,就給寶寶拿個玩具,最好是那種不帶聲響又柔軟的,這樣就不會使寶貝在睡前過於興奮,也不會在寶貝睡着後硌着他;或是拉着他的小手睡覺,反覆給他唱一首簡單的歌謠、兒歌,或講個小故事,不要怕他聽不懂,這既能增進親子交流,滿足他的安全感的需要,又能促進寶貝言語能力的發展,同時,還弱化寶貝吮手指的行爲。


  所以,新媽媽要懂得寶寶的需求,針對實際情況給予寶寶以關注,要能情緒穩定、愉快地和寶貝共同活動,比如多抱抱他、親親他,滿足寶貝對身體接觸、情感交流和安全感的需要,這樣就可以逐漸矯正吮手指的習慣了;還要根據寶寶的生活和發育規律,在他飢餓前餵哺,不要給他吮手指的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