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體檢的普及,越來越多悄無聲息的腎臟腫瘤被發現。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的專家提醒,一旦查出腎臟腫瘤,既不能把體檢報告丟在一旁,也不必過分擔心。腎臟腫瘤有良性惡性之分,良性腫瘤包括囊腫、錯構瘤等,而惡性腫瘤主要有腎癌和腎盂癌。定期檢查、及時發現、正確治療,是戰勝腎臟腫瘤的關鍵。
腎囊腫 定期複查別忽視
腎囊腫是腎臟內出現的與外界不相通的囊性腫塊的總稱。一般來說,腎囊腫主要是指單純性腎囊腫,以區別於多囊腎。絕大多數腎囊腫患者沒有感覺,只有當囊腫巨大時,纔會在腰腹部摸到包塊,部分患者會出現腰、腹部不適或疼痛、血尿、高血壓等,嚴重的還可出現腎功能減退。
雖然是良性腫瘤,但腎囊腫過大也會壓迫腎實質,影響腎功能。此外,極小部分的囊腫也可能發生惡變。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移植泌尿科邱建新教授提醒,腎囊腫患者不要忽視定期複查,最好每半年做一次雙腎的B超檢查,以觀察囊腫的大小,以及是否出現惡變。
對於極小的腎囊腫,如果沒有症狀,則不需要做任何治療。對於4到6釐米的單發性囊腫,可在B超定位下進行腎囊腫穿刺術。如果囊腫超過6釐米,根治方法就是進行腎囊腫去頂減壓術。
錯構瘤 破裂可能危及生命
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亦名腎錯構瘤,是最爲多見的腎臟良性腫瘤。約有80%的患者是40歲左右的女性。錯構瘤往往悄無聲息,多數患者是在體格檢查如B超或CT檢查時被意外發現。當腫瘤增大,壓迫十二指腸或胃時,會引發胃腸道症狀。
邱建新教授提醒,腎錯構瘤作爲一種良性腫瘤,最大的危害是隨着腫瘤的長大容易出現自發性破裂。一旦錯構瘤破裂導致腫瘤內或腫瘤周圍出血,就會造成腰部的疼痛,甚至突發劇痛,嚴重者會出現休克、大出血從而危及生命。因此,患者應密切隨訪,觀察腫瘤的大小。一般來說,小於4釐米的錯構瘤可以不治療,每半年至一年隨訪一次即可。但如果腫瘤的直徑大於4釐米,且腫瘤生長比較快時,患者可考慮選擇性動脈栓塞治療或開放手術切除瘤體,以防止腫瘤發生破裂出血。
多囊腎 選對手術時機
多囊腎是一種遺傳性疾病。多數患者要到35歲到40歲左右纔會出現症狀,主要表現爲腰背部或上腹部脹痛、鈍痛或腎絞痛。嚴重的病人還會出現頭痛、噁心嘔吐、體重下降等慢性腎功能衰竭的症狀。隨着疾病的不斷進展,最終可能會發展爲尿毒症。
邱建新教授說,多囊腎雖然目前來說還難以根治,但正確的治療能夠減緩腎功能惡化的進程。一般來說,病人檢查出多囊腎後,可先行保守治療,如注意休息、合理飲食和防止感染等。治療的關鍵,是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囊腫去頂減壓術,腎囊腫已很明顯,但腎功能剛開始減退時是進行手術的最佳時機。
腎癌 關鍵在於早發現
腎癌又稱腎細胞癌或腎腺癌。腎癌的臨牀表現非常多變,常常容易被誤診爲其他疾病。多年來,血尿、疼痛和腫塊被稱爲腎癌的“三聯徵”,而近年來由於體檢的普及和檢查手段的改進,大多數患者就診時尚無任何症狀。
腎癌的治療方法主要是手術切除。手術分爲單純性腎癌切除術和根治性腎癌切除術。正規的根治性手術對提高患者的長期生存率乃至臨牀治癒具有重要的意義。值得注意的是,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對腫瘤細胞並不敏感,免疫治療的效果也不理想。
邱建新教授指出,腎癌雖然是惡性腫瘤,但並不可怕,早發現、早診斷並及時進行正規的根治性手術,能取得良好的療效乃至完全治癒。
腎盂癌 無痛血尿是信號
腎盂癌約佔所有腎臟腫瘤的10%左右。其早期最主要的表現就是無痛性肉眼可見的血尿,大約有70%到90%的病人會出現該症狀。少數病人會出現腰部不適、隱痛及脹痛等,晚期病人可能出現貧血等。
腎盂癌作爲泌尿系統的惡性腫瘤,其惡性程度雖然低於腎細胞癌,但進行根治性手術後仍有可能出現膀胱內的腫瘤復發,因此手術後還應定期進行膀胱鏡檢查。
專家介紹:
邱建新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移植泌尿科副主任、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擅長腎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泌尿生殖系腫瘤、泌尿繫結石及前列腺疾病的外科手術和微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