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主要表現爲下腹部不適,有墜脹和疼痛感覺,下腰部痠痛,月經和白帶量增多,可伴有疲乏、全身不適、失眠等症。在勞累、性交後、排便時及月經前後症狀加重。
1.預備式
取坐位,腰微挺直,雙腳平放與肩同寬,左手掌心與右手背重疊,輕輕放在小腹部。雙目平視微閉,呼吸調勻,全身放鬆,靜坐1~2分鐘。
2.揉按脾俞穴、胃俞穴
雙手握拳,將拳背第2、3掌指關節放在脾俞穴、胃俞穴,適當用力揉按0.5~1分鐘。
功效:健脾和胃,祛溼止帶。
3.揉按腎俞穴
兩手叉腰,將拇指按在同側腎俞穴,其餘四指附在腰部,適當用力揉按0.5~1分鐘。
功效:溫補腎陽,強腰壯骨。
4.搓擦腰骶
將雙手掌分別放在腰部兩側,自上而下用力搓擦腰骶部0.5~1分鐘,以腰部發熱爲佳。
功效:強腰健腎,活血通絡。
5.團摩下腹
左手掌心疊放在右手背上,將右手掌心輕輕放在下腹部,適當用力做順時針、逆時針環形摩揉0.5~1分鐘,以腹部發熱爲佳。
功效:益氣壯陽,調經止痛。
6.揉按中脘穴
右手半握拳,拇指伸直,將拇指放在中脘穴上,適當用力揉按0.5~1分鐘。
功效:疏肝和胃,健脾利溼。
7.揉按關元穴
右手半握拳,拇指伸直,將拇指放在關元穴上,適當用力揉按0.5~1分鐘。
功效:益氣壯陽,調理氣機。
8.搓大腿內側
將左(右)手掌心緊貼在同側大腿內側,適當用力搓擦0.5~1分鐘,以皮膚發熱爲佳。
功效:健脾益胃,理氣散寒。
9.合按內關穴、外關穴
將一手中指和拇指放在對側的外關穴和內關穴上,兩指對合用力按壓0.5~1分鐘。雙手交替進行。
功效:安神鎮靜,和胃理氣。
10.按揉足三裏穴
將一手食指與中指重疊,中指指腹放在同側足三裏穴上,適當用力按揉0.5~1分鐘。雙下肢交替進行。
功效:補脾健胃,調和氣血。
11.揉按三陰交穴
將左(右)下肢平放在對側膝上,用右(左)手拇指指腹放在三陰交穴上,適當用力揉按0.5~1分鐘。雙下肢交替進行。
功效:鎮靜安神,調經止痛。
12.搓足心
將左(右)下肢平放在對側膝上,以右(左)手掌心反覆搓擦足心約0.5~1分鐘,以足心發熱爲佳。雙足交替進行。
功效:鎮靜安神,通關開竅。
以上手法每天早晚各做1遍,還應積極配合其他方法治療。平時注意營養、休息和適當鍛鍊。注意個人衛生,防止寒涼和潮溼刺激,節制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