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的市民可能會發現,冬天把花生油放在溫度低一點的地方時,花生油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凝結狀態,有的會有一半凝固起來,有的只有底部有一點點凝固,有的則大部分甚至全部都凝結。對此專家表示,花生油在溫度較低的時候出現凝結屬正常現象,但只有一半凝固的纔是純正的花生油。

    挑選花生油三注意:

    一是認準品牌,警惕來歷不明的“三無產品”趁虛而入。“農家自產花生、純手工自榨、物理壓榨、原始土榨……”筆者從市場和購物網站上瞭解到,部分商家叫賣的農家花生油價格要比品牌商家出的優惠很多,但未規範標註QS質量安全認證、商標標識或產品標籤,屬於“三無產品”。澤國工商提醒消費者,“三無產品”大多數缺乏必要的殺菌、消毒、檢驗檢疫條件,存在嚴重的食品安全隱患和食用風險,輕者中毒,重者死亡。消費者應儘量到正規的市場或超市選購“魯花”、“金龍魚”、“福臨門”、“多力”等馳著名品牌的花生油,拒買“三無”產品並積極向工商、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舉報。

    二是首選口碑好的賣家,慎購散裝油。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桶裝油質量普遍好於散裝油,因爲散裝花生油的密封性不好,容易變質,被人摻假也難以察覺。建議消費者儘量選擇規模大、信譽好、運作體系成熟的大型連鎖超市或商場購買包裝嚴實、標識齊全、生產日期臨近購買日期的桶裝油,慎購單價明顯低於市場價、包裝隨意、條形碼模糊的散裝油。購買後儘早拆封食用,貯存日期以不超過一年爲宜,並注意保存好購物小票或單據,確保消費糾紛發生時有據可依,維護自身權益。

    三是掌握優質花生油鑑別法。做到“一看二聞三嘗四聽五炒六冷藏”:一看色澤和透明度,優質花生油色澤爲淡黃或棕黃色,透明度良好,無雜質、沉澱物和懸浮物;二聞氣味,優質油有一股濃郁持久的花生香味且無任何刺鼻異味;三嘗味道,口感酸敗、苦澀、有黴味、焦味、青草味的花生油均應避免食用;四聽聲音,優質油在紙上燃燒後無聲響;五炒,優質花生油入鍋後色澤無明顯變化,無溢鍋、起沫或油煙,而顏色變暗、變黑的爲劣質花生油;六放入冰箱冷藏,若花生油在15℃以上凝固或5℃以下不凝固應當引起消費者注意。

花生調和油“看上去很美”

“由於口味上的偏好,廣東人向來愛吃花生油,但是花生油由於原料成本要比玉米油、大豆油貴得多,營養價值也更高,價格自然也要比多數其他種類的食用油要貴得多。”國內某知名花生油品牌負責人告訴記者。據悉,中國預防醫學院針對國內現有食用油的檢驗結果表明:每百克花生油的含鋅量達到8.48毫克,是色拉油中鋅含量的37倍,菜籽油含鋅量的16倍,豆油含鋅量的7倍。而在原料及成本的價格上,花生油也遠遠高於玉米油、大豆油等油種。根據中國糧油信息網12月24日的糧油行情,玉米淨糧收購價爲0.95元/斤,國內大豆的收購價爲1.90—1.92元/斤,國內花生主產區的價格多在4.25元/斤以上。

原料價格上的差異,自然就造成了花生油與其他食用油明顯的“價格差”。記者走訪超市發現,5L裝的花生油售價都在百元以上,而同規格的玉米油和大豆油價格分別爲70元—80元和60元左右。

在價格和口味的權衡之下,有不少消費者選擇了價格較低的“僞純花生油”或者花生調和油。正在選購食用油的楊小姐表示,花生調和油的價格普遍比花生油便宜,家裏一直都很喜歡購買。對於花生調和油中究竟含有多少花生油的問題,楊小姐表示:“既然是花生調和油,那花生油肯定也少不了吧?”油脂專家指出,價格過低的花生油非但不純正,還可能是摻雜着大量大豆油或棕櫚油等廉價油種的食用油。而花生調和油只是“看上去很美”,因爲消費者根本無法知道其中的花生油含量是多少。

據記者瞭解,自2008年食用油國標標準稿示人以來,消費者關心的食用油中是否應列出各種油料種類、各類食用油在成品油中的含量多少一直都沒有明確規定,這讓許多消費者在購買花生油及含有花生油的調和油時常常難以抉擇,不知道應該怎樣挑選才能買到純正、未大量摻入其他油種的花生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