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癌症是僅次於心腦血管疾病和交通事故的第三大致死原因。目前,發展中國家癌症發病率正逐步增高,就我市而言,肺癌爲第一高發腫瘤疾病,其他如胃癌、食道癌、結直腸癌和肝癌,發病率都相對較高,而女性主要是乳腺癌和卵巢癌。
癌症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如何才能預防癌症?癌症發生後又將如何應對?日前,包頭市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主任醫師毋永娟做客“健康大講堂”,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詳盡的講解。
做好三級預防
世界衛生組織將癌症的預防分爲三級:一級預防是在腫瘤尚未形成時,通過健康教育、自我保健和健康保健來進行;二級預防指在腫瘤形成早期,“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防患於開端,防止腫瘤發展;三級預防是注重康復,目的是提高腫瘤患者的治癒率、生存率和生存質量,通過規範化診治方案,提供康復指導,對癌症病人進行生理、心理、營養和鍛鍊指導。
隨着醫學的不斷進步,癌症已經不是過去人們眼中的絕症,而是一種可以預防和治療的疾病。1981年,世界衛生組織就根據當時的醫療水平明確提出:1/3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1/3的癌症如能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是可以治癒的,另外1/3的癌症病人,經過治療是可以減輕痛苦、延長生命的。如今已經是21世紀了,能治好癌症的病人比例已超過1/3了。
癌症是如何發生的?
據毋永娟介紹,正常的肌體中就存在癌基因和異癌基因,兩種基因就像小偷和警察。正常情況下,警察的戰鬥力非常強,能看住小偷不讓它做壞事。但隨着年齡的增長,或長期不良生活習慣的影響,肌體的免疫功能低下,警察疲憊了,小偷就會作亂。總之,癌症的發生與免疫功能低下有一定的關係。一般癌症早期沒有任何症狀,但多數人會容易疲勞、不明原因的消瘦,但這些大多不爲人所重視。當癌症發展到一定的階段,侵犯了人體的某個臟器,出現疼痛感,比如,食道癌出現了哽阻,肺癌出現了咳血,患者纔去看病,這時往往已經錯失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定期體檢很重要
癌症本身就是人體自身的細胞發生病變,早期不容易有症狀,在這種情況下,體檢就非常重要了,正是因爲許多人不願意做健康體檢,才使早期的病變發展成晚期。美國規定,45歲以上的人就要定期查大便、便潛血,55歲以上的人要做腸鏡,我國雖然沒有這方面的明確規定,但癌症體檢應作爲保健檢查的一項主要內容,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羣,體檢的重點應該不一樣,比如,年輕人在體檢中,重點查血液,中老年人在正規體檢的項目外,應定期做胃腸鏡的檢查,男性還應做前列腺的檢查等。
綜合手段治療癌症
手術治療迄今仍是腫瘤治療的主要手段。對較早期的腫瘤,手術切除常能達到長期治癒的目的,對局部較晚期的癌症患者,在術前化療放療的配合下,局部病竈可能縮小,使原來不能手術的腫瘤能夠切除乾淨。對已出現遠處轉移的患者,若轉移爲單發孤立的病竈,在行全身治療的同時,有計劃地行轉移癌與原發癌的切除,同樣有望取得較好的療效。
放射治療適用於放療敏感性強而手術不能根治切除的腫瘤,如鼻咽癌。輔助性治療,用於可手術的實體瘤患者術前術後治療,如乳腺癌。姑息性治療,用於種種原因不能手術的患者或晚期患者與化療協同治療,如晚期食管癌。
化學治療。惡性腫瘤是全身性疾病,化療藥物可達全身,不僅能對人直接間接看到的病竈有效,而且對目前技術手段難以發現的隱匿病竈也能趁其“立足未穩”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這是手術、放療等局部治療手段做不到的。最近十餘年來,化療藥物的品種迅速增加,療效明顯提高,支持化療的止吐、造血、保護內髒的藥物也行之有效,使得化療在腫瘤治療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成爲公認的治療腫瘤的“三大支柱”之一。
其他包括內分泌治療、免疫治療、生物治療、中醫藥治療等等,有的療效非常顯著,已成爲某種癌的主要治療手段,如前列腺癌、乳腺癌的內分泌治療,腎癌、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療等,有的仍在進一步研究中。目前,腫瘤的治療新技術不斷涌現,如介入、射頻、微波、激光光動力、氬氦刀等微創治療,尤其是生物靶向治療爲癌症治療帶來新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