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飲食養生中 素食與肉食的選擇上,我們主張應以素食爲主,肉食爲輔。這是因爲:首先,從生理結構上來說,人類的腸道功能結構與肉食動物完全不同。肉食動物的消化系統很簡單,小腸非常短,大腸直而平滑,有利於儘快排出肉類腐敗所產生的腐敗物,減少毒素對肌體的侵害。同時,食肉動物胃部所積聚的胃酸是非食肉動物的10倍。與此相反,人類的小腸約有4}6米,並且來回排列,腸壁皺疊在一起。若是食肉,肉食在腸道內要待幾天,才能排出體外。在此過程中因發酵、腐敗,產生各種毒素,對人體危害甚大。
其次,從所含成分來說,肉食與素食對人體保健所起的作用截然不同。肉類中含有許多尿酸、尿素,增加肝臟負擔,身體不同部位吸收毒素會產生各種疾病,易導致便祕、直腸癌、痔瘡,破壞肝腎功能。此外,肉類中大量脂肪、膽固醇進入血液,附着於心腦血管壁上,引起高血壓、心腦梗塞等疾病。在人類十大致死疾病中有心臟病、癌症、心腦血管病、糖尿病、動脈硬化、肝變等六種和吃肉吃葷有關。
素食中蛋白質的含量極其豐富,麥穀類約含8寫}12寫,而黃豆中的蛋白質含量高達40環,是肉類的兩倍(即使是最瘦的牛排也只有20%可用的蛋白質)。許多堅果、種子與豆類有30寫的蛋白質。素食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是鈣、磷、鉀、鐵的重要來源,還有鑽、銅等,參與構造和調節身體的生理活動。鈣、鉀、鈉代謝產生鹼性物質,而糖、肉、蛋是酸性物質,所以素食更有利於酸鹼平衡。素食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胡蘿蔔素,其中含有的膳食纖維包括纖維素、木質纖維、果膠,可軟化大便,吸附有害物質及膽固醇,延緩腸道吸收葡萄糖,防止癌、動脈硬化、高血壓、肥胖等病的發生。
但是完全的素食會導致蛋白質和脂肪欠缺,容易影響身體健康,引發各種疾病。從總體說,一定要多吃素食,從局部看多素少葷,葷素搭配,而且吃的食物種屬愈多愈好,以達到膳食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