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白,是一個既古老又時髦的話題。比如,慈禧太后使用的珍珠膏,相傳是按照御醫提供的藥方製成的。如今,現代美容技術和醫學科學的發展,更爲美白配方的改進增添了動力。


  不過,但凡實地挑選過美白產品的消費者,都感受過美容市場“硝煙”瀰漫的各色宣傳大戰,一不小心就會遭遇“煙幕彈”。


  美白廣告的五大“煙幕彈”


  煙幕彈一:對美白藥理成分“閃爍其詞”


  比如,某些美白霜在“成分”一欄只寫着“美白精華液”“植物提取液”“多重保溼因子”等無從考究的詞語,有的則寫了一些冷僻的成分(某些成分甚至連皮膚科醫生也看不懂),企圖忽悠消費者,個別產品甚至乾脆避而不談。與此成爲鮮明對比的是,該款產品的定價、規格、名稱品牌卻寫得大大方方。


  ★撥開雲霧:


  很多美白成分已研究成熟,爲業界公認,並進入公衆視線,不再窩在藥理研究的角落裏。例如氫醌、熊果苷、維生素C等,這部分也是在美白化妝品中亮相率最高的成分。遇上成分說明含糊的產品,除非用過確有療效,否則堅決不買,切勿隨便相信導購小姐日復一日練就的嫻熟的推銷語。


  煙幕彈二:產品巧立名目,術語繁多


  某些商家,光是美白產品就分乳液、霜、啫喱、面膜等等,美白成分換湯不換藥,而產品卻分屬不同類別,甚至因此而存在價格上的明顯差距。某些產品名稱打着“加強型”“純天然”“深層滋潤”等旗號,爲的只是吸引眼球。


  ★撥開雲霧:


  對於商家來說,同一配方製成不同劑型,技術上並不存在太大困難。“加強型”“純天然”往往都是主觀宣傳,至於配方上是否存在深加工,消費者剛接觸時很難判別。


  煙幕彈三:宣傳說明煽情誇張


  有一款產品的宣傳語這樣寫着:“×××產品,傾盡全力爲你打造真正雪白肌膚的終極產品。”然後,還打出一個“白如雪”的口號,說多少天后就能夠“速效美白”。


${FDPageBreak}


  ★撥開雲霧:


  其實,地球人都知道,由於種族、遺傳特點的限制,“白如雪”僅是黃種人對美白皮膚的一種願景罷了。要想真正實現“白如雪”的心願,除非人的身體上沒有黑素細胞,如白化病病人;或者採取一些極端的措施,如皮膚化學剝脫、漂白等,而這往往又超出了單純美容的範疇。


  煙幕彈四:誇大紫外線的影響


  某些美白產品的宣傳材料,反覆誇大紫外線的危害,像煞有介事地介紹防曬、黑素細胞等知識的皮毛,把一部分希望能防曬的消費者也拉攏過來。


  ★撥開雲霧:


  防曬和美白既有聯繫,又有不同。防曬好比一堵阻斷紫外線攻擊的“防火牆”,所用成分大多是對紫外線有吸收、散射作用的遮光劑、抗氧化劑等。而美白則好比一款具清除作用的殺毒軟件,或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減少黑素細胞的生成,或通過角質鬆解和加快表皮細胞更新的作用,使皮膚表面黑素顆粒脫落,實現增白效果。


  另外,地球臭氧空洞越來越大雖是事實,但紫外線的強度卻與太陽光日照強度正相關。在室內或天陰的時候大談紫外線的防護、塗防曬化妝品,沒有太大意義。所以,最好的防曬措施仍是避免暴露在烈日下或不在正午外出,而不是塗了防曬霜就可以在陽光下“橫行無阻”。


  煙幕彈五:崇洋媚外,故意突出技術落差,玩文字遊戲


  某大牌化妝品宣稱其某深層滋潤產品“美白成分可滲透肌膚十層細胞”。其他常見招數還有宣稱“某國進口原料”“第×代配方提煉技術”等,卻對實質性的具體工藝祕而不宣。


  ★撥開雲霧:


  在組織解剖結構上,皮膚分表皮、真皮、皮下組織等幾個主要層次。表皮從外至裏又細分爲五個層次,角質層、透明層、顆粒層、棘層、基底層。角質層、透明層、顆粒層,每一層都含幾層細胞,所以,所謂“滲透十層細胞”,實質上,藥力成分也還是留在表皮,並未到達真皮,更不用說皮下組織了。所謂“深層”的說法,只是徒有虛名。


  另外,提出“進口原料”“第×代配方”等術語,後文卻沒有具體解釋,正所謂雷聲大,雨點小,這也是商家自我標榜、故弄玄虛的常見手法。實際上,進口的原料是什麼,配方爲什麼被稱爲第×代,任你閱讀理解能力再高,由於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稱,消費者也絕對被矇在鼓裏。


${FDPageBreak}


  貨真價實的美白成分


  幾乎所有的美白產品,都添加了醫學上稱之爲皮膚增白藥的美白成分。臨牀上,這些成分多用來治療色素沉着性疾病,如黃褐斑、炎症後色素沉着等。


  氫醌 皮膚增白藥中的“元老”,通過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從而抑制黑素體形成,促使黑素細胞變性。其濃度越大,效果越好,但刺激性也越大。故氫醌濃度不應大於3%。


  熊果苷 從杜鵑花科植物熊果的葉中分離而來,爲天然氫醌,而氫醌是皮膚科最爲常用的脫色藥物之一。相比於氫醌,熊果苷不良反應小,安全性高。通過抑制黑素細胞的酪氨酸酶活性,能抑制黑素細胞的產生,實現增白的效果。


  壬二酸 也稱杜鵑花酸。美白機制基本同熊果苷。壬二酸霜療效優於氫醌霜,也無明顯毒性和緻畸作用,不良反應較氫醌少。


  曲酸 曲黴菌、青黴真菌的一種代謝產物,廣泛用於食品、化妝品、醫藥領域等。實驗證明,曲酸通過多種機制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和黑素細胞的產生,美白效果較明顯。另外,其酯化物如單丁酯、單苯甲酸酯等,增白效果更佳。無斑皮膚應用本品,可預防色斑形成,潤白嫩膚。


  甘草黃酮(甘草苷) 從甘草根部提取而來,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作用約爲曲酸的25倍。


  內皮素拮抗劑  一種較新穎的原料,代表了當今美白技術的最新水平。近年研究發現,內皮素能刺激黑素細胞增殖,使黑素合成,而內皮素拮抗劑作用剛好相反,它可以和黑素細胞膜的受體結合,使內皮素失去作用,能抑制黑素細胞的生長,抑制黑素的合成,從而達到祛斑美白的功效。


${FDPageBreak}


  維生素C  最早用在美白化妝品中的代表性添加劑之一。維生素C能把深色的氧化型色素還原爲淺色的還原型色素,從而實現美白效果。它的不良反應極少見,但穩定性較差。如果不加保護,在膏霜中會很快失去活性(還原性)。爲了使它穩定,人們想出了各種辦法,如利用橙子中的果膠保持其天然活性,直至塗敷到皮膚上,果膠被破壞後,維生素C才釋放出來。


  此外,果酸、蘆薈等,亦常見於各類美白產品的成分中。


  熟悉上述美白成分後,我們挑選美白產品就會心中有數,多了幾分抗忽悠的底氣。當然,市場上林林總總的化妝品,不排除會有某些新的美白成分(甚至是專利成分)問世,對此,我們也應堅持客觀的態度,肯定和接納其成功之處,放心地使用它。


  選用美白產品前


  要清楚的六大問題


  ①皮膚有斑者,最好去醫院檢查和診斷,弄清楚該皮膚問題能否依靠美白化妝品解決。


  ②檢查和確認美白化妝品的批准文號、合格證、中文說明書(進口化妝品也應備有中文說明書)。


  ③貨比三家,清楚瞭解哪些是聲譽較佳的產品。


  ④明確自己的體質是否過敏性體質,過敏者最好避免使用。


  ⑤正式使用前要先試用,面霜等化妝品建議先在耳後、手背處皮膚試用3~5天,無不良反應再使用。


  ⑥使用後有痛、癢、燒灼等感覺,或出現紅斑、脫皮、脫色等反應,應立即停用並去看皮膚科醫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