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稱《橘子紅了》花了近2000萬元攝製而成,劇中人物把封建時代男女的愛情演繹得栩栩如生,催人淚下。
但是,醫學專家卻發現——
隨着滿地鮮血和秀禾的死去,電視劇《橘子紅了》在觀衆洶涌的熱淚中降下了帷幕。結局非常悽慘,但從醫學的觀點來看則不通。劇集最後是兩位老人反覆地求她“別生了”,而產婦則固執地一次又一次要求再試一次,堅持要把孩子生下來。既然產程已經進行了三天,胎位又不正,爲什麼不能從醫學上解決?難道就爲了增加悲劇色彩,不送產婦去醫院,眼睜睜地將產婦送向死亡嗎?
分娩是個自然的生理過程,不能以人的意志爲轉移,子宮肌肉是種“不隨意肌”,不能你叫它縮就縮,叫它停就停,也就是說不能想生就生,不想生就隨時可以不生。許多產婦在產牀上都大叫“我不生了”,事實上她還是要順從自然規律將孩子生下來。如果每個產科醫生都這樣順從產婦的意願,那麼閻王殿裏該不知道要增添多少冤魂了。因爲分娩雖然是個瓜熟蒂落的自然生理過程,但孩子能不能生得出來還要受許多客觀因素的影響,例如,產婦的骨盆太小、畸形、胎兒太大和胎位不正等,所以,不合時宜地使用催產素,或子宮在胎兒無法通過時過度收縮,都會導致子宮破裂等難以收拾的悲劇。
剖腹產這個醫學名詞的拉丁文叫做Caesarian secfion,這個名詞的由來據說是因爲兩千多年前羅馬的凱撒大帝(Caesar)是剖腹產生出來的。在電影《亂世佳人》的續集中,女主人公也是由英國鄉間巫婆之類的人物進行剖腹產而取出胎兒的。在中國古代的醫書中,產科似是個禁區,沒有像《傷寒論》這樣高明的著述,但曾有記載說,神醫葉天士因見棺材中的產婦仍有血水流出,從而斷定產婦未死,最後開棺將產婦救活。雖然沒有具體過程的描述,但說明他還是有一套辦法使母子平安的。
照理說本劇的時代是處於相當文明的時代——可以穿晚禮服,在家中開舞會,跳交誼舞,吹生日蠟燭……而醫學似乎也提高到西醫的高水平,因爲男主人公既可以進行有一定危險性的手術(雖沒有說明是什麼手術,反正也是在醫院裏做動刀的西醫手術),又可以隨時去上海,而我國在很早期就有了救治無數產婦、胎兒的女醫生,如協和醫院的林巧稚和廣州柔濟醫院(現在的市二人民醫院)的樑顏文醫生等,爲什麼不能去醫院求救呢?男主人公是留過學的,可以科學地證明自己沒有生育能力,這說明無論經濟上或學識上都是處於高水平的。
劇集的結尾是滿地血污狼藉,不像是大戶人家的產房,倒像是兇案的現場,也許劇本是想說明吃人的禮教殘酷之處,但不知有沒有考慮到客觀上會產生損害民族自尊的影響?外國人在看完《紅高粱》以後,嘲笑中國人所釀的酒都是加了尿的,這點已經使有點民族自尊的人感到氣憤了,而本劇會不會又引起我們的同胞被認爲愚昧而無知的結果呢?實際上,我們的醫學無論從哪方面來說在世界上都是處於先進行列的,但願不會因爲這一煽情的編劇,又使我們受到鄙視的眼光吧。在偏僻邊遠地帶會不會也有些愚昧無知的人,在明知是走向死亡的過程中仍“試一試”的呢?但願不會有這種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