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哈佛大學最新發佈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只有25%的人在心臟病發作之前沒有任何徵兆。也就是說,絕大多數人在心臟疾病發生前都會出現一些早期“求救”信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副院長周玉傑教授帶我們瞭解它們,以便及時發現心臟病,關鍵時刻拯救寶貴的生命。


  最醒目:胸痛壓迫


  猶如大象踩胸口


  胸痛是心臟病發出的最早期信號。根據美國心臟病學會的看法,典型的心臟病發作時,患者胸口會有難受的擠壓感或者痛感,並持續2分鐘以上,就像“一頭大象踩在胸口”,胸口的疼痛有時可擴散到左肩或左臂。


  心臟病引起胸痛的主要原因是心肌供血不夠,如冠心病引起的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等。但是,胸痛不一定就是心臟病。包括胸壁、肺臟、胸膜、食管的疾病,還有頸椎病、心臟病、胃病以及神經疾病等。其中,典型的心絞痛發作是在體力活動、情緒激動、寒冷或飽食時發生的,表現爲心前區或胸骨後的壓迫感或是悶痛,向左肩部及上肢發散,經過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注意,只是硝酸甘油,丹蔘滴丸或速效救心丸不能作爲判斷依據)數分鐘至半小時可緩解。發生心肌梗死時,胸痛的性質部位和心絞痛類似,但是疼痛的程度更重,不一定有誘發因素,而且持續數小時不能緩解(即使吃藥也無明顯好轉)。


  值得注意的是,冠心病發作的部位變化多樣,除了上面所說的典型部位外,還可以表現爲牙痛、上腹痛及肩痛等,常常被漏診或誤診,它們與普通的疼痛最大的區別是體力活動時才出現,經過休息或含硝酸甘油數分鐘即可緩解。一般來說,有心臟病史的人只要出現15分鐘以上的胸部急性疼痛,就應前往醫院進行心電圖等相關檢查。


  最典型:心悸胸悶


  心裏揣個小兔子


  心裏像揣個小兔子怦怦直跳,時常感到心慌、憋氣,這在醫學上稱爲心悸、胸悶,是心臟疾病發生前的典型症狀。


  心臟活動的頻率、節律或收縮強度的改變均可導致心悸。一般來說,健康人心臟活動敏感性增加時,也可能會有此感受,比如劇烈運動、高度緊張、勞累、情緒低落及興奮,以及飲酒、喝濃茶及咖啡之後。因此,發生心悸時首先要找一找是否存在以上因素,當這些因素解除時,心悸也會隨之消失。心臟病引發的心悸情況比較複雜,最常見的是心律失常,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心律不齊、心動過速、心動過緩、早搏等。如果心悸發生頻繁,且沒有什麼誘發因素,就要考慮心臟病或者其他器質性病變了。


  胸悶是一種主觀感覺,即呼吸費力或氣不夠用。輕者若無其事,重者則覺得難受,似乎被石頭壓住胸膛,甚至發生呼吸困難。胸悶症狀比較明顯、持續時間長,可能是某些先天性心臟病、風溼性心臟瓣膜病、冠心病、心臟腫瘤的預警信號。


  最緊迫:呼吸困難


  大口喘氣瀕死感


  呼吸困難是呼吸功能不全的一個重要症狀,是患者主觀上有氧氣不足或呼吸費力的感覺;客觀上表現爲呼吸頻率、深度、和節律的改變。出現呼吸困難時患者十分危險,隨時有窒息而亡的可能,因此一定要及時搶救。


  幾乎各種心臟病都有可能造成呼吸困難。不過,除了先天性心臟病,其他心臟病引起的呼吸困難基本都出現在心力衰竭時。心臟病引起的呼吸困難特點爲:首先,這類呼吸困難都伴隨呼吸頻率加快,就是通常所說的“喘”。假如感覺呼吸困難,卻表現得很平靜,就基本可排除心臟病的原因。其次,呼吸困難會隨着體力活動的增加而加重,休息便可緩解,不會出現“呼吸困難很厲害,非得出去走走才能好”的情況。最後,呼吸困難在平躺時重,坐起來會好轉。如果出現上述特點的呼吸困難,應及時就診。當呼吸困難、胸口有壓迫感出現的同時,一些患者還會出現瀕死感。


  此外,如果在嚴重呼吸困難的同時伴有發紺、咳粉紅色泡沫樣痰,強迫坐位、大汗、口脣輕微發紺、兩肺底可聽到水泡音等,很可能是急性左心衰,可迅速發生心源性休克、昏迷而導致死亡,要及時送醫院搶救。


  最隱蔽:水腫紫紺


  下肢浮腫皮膚紫


  水腫是體內液體過多,並在組織內聚集的狀態。大部分水腫在按壓時會出現凹陷,叫做可凹性水腫,即通常所說的浮腫;少數水腫在按壓的時候不會出現凹陷,叫做非可凹性水腫。


  身體很多部位都可以出現水腫,如顏面部、眼瞼、下肢、腰骶部等。水腫的原因非常複雜,除心臟病以外,肝臟疾病、腎臟疾病、營養不良、甲狀腺疾病等都是常見原因。心臟病引起水腫的主要原因是心力衰竭,主要有以下特點:1.可凹性,與肝腎疾病引起的水腫相比,按壓時感覺硬度更大一些;2.最先出現在下肢,一般是從雙足開始,逐漸向上發展;3.勞累或體力活動後加重,傍晚時明顯,晨起時減輕;4.對稱出現,同時伴發心髒病的其他表現。一旦發現水腫,必須到正規醫院就診,千萬不要自己服用利尿藥物。


  紫紺又稱發紺,是血液中還原血紅蛋白增多,導致皮膚黏膜呈青紫的現象。一般情況下,口脣、舌、鼻尖、頰部、耳垂和指(趾)末端出現的紫紺最爲明顯。引起紫紺的疾病常常比較嚴重,一旦發現應該及時就診,請醫生幫助診斷原因。


  此外,長期咳嗽也可能是心臟疾病的一個隱蔽信號,如果同時出現胸痛、胸悶等其他症狀,要及時排查。


  最迷惑:食慾不振


  手麻牙疼常相伴


  很多人都認爲食慾不振是消化系統的問題,但實際上,食慾是人體健康狀況的晴雨表。一方面,如果消化系統沒有異常,但持續食慾不振,常常說明存在某種全身性疾病,如心力衰竭、腎功能不全等;另一方面,對於患有嚴重疾病的患者來說,食慾變好或變壞,通常反映了疾病狀態的改善或惡化。


  心臟病引起食慾不振主要是因爲,當心功能不全時胃腸道供血不足,會導致消化能力下降,加上胃腸道內血管淤血,抑制了食慾。此外,嚴重心臟病時,身體會釋放一些炎症因子,也是造成食慾下降的原因。心力衰竭、肺心病都可能導致食慾不振,同時出現腹脹問題。


  平時生活中,如果出現明顯的食慾不振,不要掉以輕心,需要注意有沒有同時伴發其他不適,比如黃疸、水腫等,如果經過調整還不能改善,則需要就醫。對於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如果突然出現明顯食慾下降,很可能是病情加重,也需要及時就醫。


  此外,牙疼、肩背疼、手麻這些症狀也很有迷惑性,容易誤診爲其他方面的疾病,要注意是不是同時伴有胸痛,並及時諮詢醫生。


  最拖延:疲勞頭暈


  反覆發作不知情


  遷延性是長期受到某些疾病折磨,病程反覆遷延不愈,但症狀並不十分明顯或嚴重。這些表現很容易讓患者困惑,雖然痛苦卻找不到明確的原因。


  一些心臟病患者沒有十分明顯的症狀,但會長期存在一些不適感覺。包括:容易疲勞,飽餐、寒冷、吸菸、看情節緊張的電影或電視時,感到不適,不能進行重體力勞動,感冒後輕微勞動也會感到疲乏,或走路稍快就覺氣急;經常頭暈眼花,有時會眼前發黑,有要跌倒的感覺;在公共場所中容易感到胸悶、呼吸不暢和空氣不夠等。這種情況下,要定期對心臟進行檢查,一旦發現心臟方面的問題,要及時治療,以免發生更大危險。


  例如先心病患者、肺源性心臟病患者,可能早期心臟症狀並不明顯,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和治療,病程會拖得很長,從而演變成慢性疾病,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因此,及早對不適症狀進行確診治療十分重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