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害--過鹹
鹹味是絕大多數複合味的基礎味,有"百味之王"之說。從大約5000年前的黃帝時期,食鹽已經被認識和食用了。不僅一般菜品離不開鹹味,就是糖醋味、酸辣味等也要加入適量的鹹味,才能使其滋味濃郁、適口。
1、食鹽--增鮮味、解膩、殺菌防腐。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每天都必須攝入一定的鹽來保持新陳代謝,調整體液和細胞之間的酸鹼平衡,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另外,含碘的食鹽還有益於甲狀腺。常用淡鹽水漱口,不僅對喉嚨疼痛、牙齒腫痛等口腔疾病有治療和預防作用,還能預防感冒。清晨起牀後喝一杯鹽開水,可治便祕。
禁忌:每天不易攝鹽過多,應以小於6克爲宜。
2、醬油--以鹹爲主,兼具鮮香。使菜餚增味、生鮮、添香、潤色,並能補充養分。醬油中的氨基酸是人體的主要營養物質,尤其是一些人體不能合成的氨基酸,必須通過醬油攝取。另外,身體某部位燙傷時,可用醬油敷塗,能止痛解毒;手指腫痛,將醬油與蜂蜜加溫後,手指浸入其中,能止痛消腫。
禁忌:在服用優降寧、悶可樂等治療心血管疾病及胃腸道疾病時,不可與醬油同食,否則會引起噁心、嘔吐等副作用。
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調味品,缺了它就會飲食無味,還覺得軟弱無力,但若長期攝入過多,則很容易影響健康,誘發疾病。
二大害--過甜
甜味古稱甘。在中餐烹飪中,南方應用甜味較多。在烹飪中可單獨用於調製甜味食品,也可以參與調劑多種複合味型,使食品甘美可口。還可去苦、去腥等,並有一定的解膩作用。
食糖--具有使菜餚甜美、提高營養、使成品表面光滑、加熱後呈金黃或棕黃色等作用。運動中需要補充適量的糖分,可以通過提高血糖水平,增加供給能量,節約肌糖原的損耗,減少蛋白質和脂肪酸供能比例,延緩疲勞發生。砂糖水還可以刺激腸胃,幫助消化。
禁忌:過量攝入糖會導致齲齒,並引發肥胖、糖尿病、動脈硬化症、心肌梗塞,甚至對乳腺癌等癌症也有促進作用。糖尿病人、肝炎病人要儘量少攝取。
糖是家庭必備食品,但在糖的甜蜜之中卻隱藏着對人體健康潛在的威脅。日飲食中,偏愛甜食者,常常會因過量食糖而導致多種疾病。
三大害--過酸
在烹飪中應用廣泛,但一般不宜單獨使用。能去魚腥,解油膩,提味增鮮,開胃爽口,增強食慾。同時還有收斂、固澀的效用,可助腸胃消化。
食醋--主要起增加酸味、香味、鮮味及和味解膩、去腥除異味的作用。醋能促進新陳代謝,食醋是有效防止動脈硬化、高血壓的方法之一。醋還能增進食慾,並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同時具有很強的殺菌力。它能在30分鐘內,殺死沙門氏菌、大腸菌等多種病菌,多吃醋還能維持腸道酸性,達到祛除有害病菌的效果。在室內熬醋燻蒸,對感冒有一定的預防作用;用醋水漱口可治療輕度的喉嚨炎。燙傷時,用醋淋洗,能止痛消腫,防止起泡,傷好無瘢痕。
禁忌:醋不宜大量飲用,尤其是胃潰瘍的患者,更要避免喝醋,以免對身體造成傷害。吃羊肉時也不宜食醋,否則會消弱兩者的食療效果,並可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食醋保健已成爲一種時尚,悄然在家庭中流行,但醋未必對每個人都有保健作用,醋的副作用不能忽視。
四大害--過鮮
鮮味是飲食中努力追求的一種美味,能使人產生舒服愉快的感覺。鮮味主要來自氨基酸、核苷酸和琥珀酸。
1、雞精--雞精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如豐富的氨基酸、蛋白質和維生素等。
禁忌:1.因雞精本身含有少量鹽,使用時加鹽要少。2.雞精所含核苷酸的代謝產物是尿酸,所以痛風患者應少用。3.雞精溶解性較味精差,如不在湯食中使用時,應先溶解再使用。4.雞精含鹽,且吸溼性大,用後要注意密封,否則富含營養的雞精會生長大量微生物,進而污染食物。
2、蠔油--用牡蠣汁製成,又稱牡蠣油。味鮮美而稍甜,有特殊的芳香氣味,主要用於鹹鮮味菜餚。蠔油除含有5% ̄8%的粗蛋白質以外,還含有糖類、有機酸、碘、鈣和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尤其是所含的氨基酸種類有17種之多,其中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