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春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手冊
春天,給我們帶來了充足的陽光和清新的空氣,同時也帶來了討厭的病毒,寶寶往往在這個季節特別容易得呼吸道傳染病。據北京市兒童醫院門診部統計,兒童呼吸道感染率在春季高達85%。
爲什麼春季好發呼吸道傳染病,又如何防治呢?
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途徑:
病原微生物——通過A寶寶的呼吸道侵入——隨着這個寶寶的呼吸道分泌物向外傳播——侵入另一易感B寶寶的呼吸道——B寶寶就得了呼吸道傳染病。
不要以爲呼吸道傳染病就是指感冒、流感,常見的病毒性呼吸道傳染病還包括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風疹等;細菌性呼吸道傳染病有猩紅熱、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
病從何處來?
寶寶爲什麼在春季那麼容易得呼吸道傳染病呢?據北京316醫院的劉淑文教授介紹說,那是因爲嬰幼兒免疫系統發育還不成熟,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從呼吸道的解剖結構來看,嬰幼兒上呼吸道黏膜稚嫩、薄弱、管腔短小、狹窄、功能不健全,特別容易受到侵害。上呼吸道直接與外界相連,正常情況下,咽部都有病毒、細菌、微生物寄生,當寶寶突然受涼、情緒不好、抵抗力低下時,局部組織極易受到病毒、細菌的侵害,引起炎症。再加上寶寶一般穿得很多,冬天很少外出活動,對周圍環境冷熱變化的適應力和對疾病的抵抗力都比較差,所以春季易患呼吸道傳染病。
不同的呼吸道傳染病有不同的臨牀表現,但一般都起病急,並伴有發熱。
呼吸道傳染病的各種表現:
1、流行性腮腺炎:
以腮腺急性腫脹、疼痛並伴有發熱和全身不適爲特徵。
2、風疹:
臨牀特點爲低熱、皮疹和耳後、枕部淋巴結腫大,全身症狀輕。
3、水痘:
全身症狀輕微,皮膚黏膜分批出現迅速發展的斑疹、丘疹、皰疹與痂皮。
4、流腦:
主要表現爲突發高熱、劇烈頭痛、頻繁嘔吐、皮膚黏膜瘀斑、煩躁不安,可出現頸項強直、神志障礙及抽搐等。
5、流感:
一般表現爲發病急,有發熱、乏力、頭痛及全身痠痛等明顯的全身中毒症狀,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狀輕。
6、肺結核:
是一種慢性傳染病,主要表現爲發熱、盜汗、全身不適及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難等。
如何預防春季呼吸道傳染病
居家預防
搞好家庭環境衛生,保持室內和周圍環境清潔,經常開門窗通風或噴灑空氣清潔劑,常曬被褥,可以殺死環境中的病原菌。家裏要常通風透氣,保持空氣清潔、溼潤,不要再讓污濁、乾冷的空氣刺激寶寶的呼吸道。
1、良好的衛生習慣
打噴嚏、咳嗽時使用手帕,不直接面對他人,可以減少傳播、感染的機會。一些常見的病原菌或病毒,除了以空氣中的飛沫爲傳染途徑外,還常通過侵犯人體黏膜組織而感染,而且接觸傳染要比空氣傳染嚴重。呼吸道傳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過手接觸分泌物,傳染給您的寶寶,因此特彆強調注意手的衛生,出入公共場所後回到家中,最好要洗手、換衣物再去接觸嬰幼兒,以保護寶寶免受感染。
2、讓寶寶多飲水
多飲水,有利於排尿和發汗,使體內的毒素和熱量儘快排出,幫助寶寶預防發熱。
3、注意寶寶的保暖
隨着氣溫變化及時增減衣服。尤其氣候多變,早晚溫差也很大,如果驟然減去太多衣物,極易降低人體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體極易侵入。所以一定要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服,切不可一下子減得太多。也不可穿得太多,這樣會壓迫孩子的身體,使其活動受限,影響消化,衣着以脊背無汗爲適度。
4、注意寶寶皮膚的清潔
勤洗勤換衣褲,尤其注意保持孩子鼻周皮膚的清潔。孩子呼吸道感染後,常常流鼻涕,時間長了,鼻子周圍,尤其是鼻子下面的皮膚會發紅,孩子會感到很疼。可以用溫溼的毛巾給孩子敷一敷,然後塗一些消炎藥,比如金黴素眼藥膏。
外出預防
1、遠離患者
遠離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羣,避免受到感染是最直接的方式。外出時,不帶寶寶到人羣密集、通風不良的影劇院、百貨公司、超市等人羣集中的地方去。
2、給寶寶制定鍛鍊計劃
鍛鍊對提高抵抗力增強體質很有幫助,增強體質是防病的第一重要要素。上午10點到下午4點這段最佳時間來一些戶外活動,可充分利用日光浴、空氣浴,以提高寶寶對周圍環境冷熱變化的適應力。但注意霧天不要外出,因爲濃霧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質。
3、休息
要注意培養寶寶養成良好、有規律的作息習慣,良好的睡眠才能保證孩子健康的體質,不斷提升寶寶抵禦疾病入侵的能力。
4、選擇容易消化的流質飲食如菜湯、稀粥、蛋湯、蛋羹、牛奶等。
宜清淡少油膩。多喝酸性果汁如山楂汁、獼猴桃汁、紅棗汁、鮮橙汁、西瓜汁等以促進胃液分泌,增進食慾。多食含維生素C、E及紅色的食物,如西紅柿、蘋果、葡萄、棗、草莓、甜菜、橘子、西瓜及牛奶、雞蛋等,預防感冒的發生。
維生素C能增強寶寶免疫力,幫助維持寶寶皮膚黏膜的完整性,構成抵禦感染的屏障。高劑量的維生素C,可有效增強白細胞的活力,增強免疫系統抗擊細菌和病毒的能力。但最好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5、寶寶應按時完成預防接種
還可特別進行相應的流行病預防接種,如接種流感、肺炎、麻疹、流腦等疫苗,預防相應的呼吸道傳染病。
父母該怎麼辦
一旦寶寶發生病情,新媽媽一定不要手忙腳亂,以下幾種具體措施,希望有借鑑作用:
1、發燒
無論是普通感冒還是流感,無論是由病毒引起的還是由細菌引起的,最常見的症狀是發燒,寶寶一旦發燒,也是家長最着急的事。其實,如果急性期發燒不超過380C時,就不一定要用退燒藥。若發燒超過38.50C或伴有抽風等症狀時就應該退燒。退燒常用的方法有物理降溫和藥物降溫。
物理降溫:用冷毛巾或冰袋敷於寶寶前額,或用酒精、白酒擦拭寶寶肘窩、腋窩、手足心及大腿根部。讓寶寶多喝些涼開水,在水中加些鹽和糖,防止脫水。
藥物降溫:給寶寶吃退燒藥或注射退熱劑。
飲食調養發燒時寶寶通常吃不下東西,宜少量多餐。退燒後食慾較好時,可改爲半流質飲食,如面片湯、清雞湯龍鬚麪、小餛飩、菜泥粥、肉鬆粥、肝粥、蛋花粥。
2、咽喉腫痛
很多呼吸道疾病可引起咽喉腫痛,當寶寶吃奶或吃飯喝湯時不停地哭鬧,須提防寶寶咽喉部可能有腫痛或異物,仔細觀察孩子的咽喉部是否有充血、新生濾泡、黏膜白斑等。
咽喉腫痛可根據程度採取相應的措施。若腫痛較輕,充血不明顯,超過兩歲的寶寶可以含一些口腔含片;兩歲以下的寶寶不宜用含片,可以用噴灑咽喉的藥劑。若腫痛較重,須及時到醫院治療。
如果寶寶伴有口腔潰瘍,可以先用生理鹽水漱口,再塗一些金黴素魚肝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