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伊始,跌落、誤食、燙傷、溺水……各種各樣的兒童意外傷害事故連續出現,頻繁見報,讓許多家長對孩子的暑假安全也格外的關心起來,可是當孩子健康的來到八月時,做家長的開始不免放鬆起來,覺得孩子應該會小心,可是專家表示往往就是八月份,當家長稍微鬆懈,孩子的意外傷害臨來另一段高峯。
意外傷害之1:跌落傷
事例:男孩,6個月,奶奶抱着在陽臺上看旁邊學校學生做操,孩子高興地在奶奶懷裏竄動,由於陽臺未封閉,奶奶未抱住孩子,孩子從3層樓摔下,造成雙大腿骨骨折。
事故易發場所:窗戶旁、樓梯,沙發、牀、娛樂設施等地。
如何規避危險:窗戶上應安裝一定高度的欄杆,欄杆間距小於9釐米;窗邊不要放桌子、凳子和沙發等可以讓孩子攀爬的物品;家長外出時,一定要將窗戶關牢;保持地面乾爽,浴室內裝扶手,鋪防滑墊;屋內有臺階的,要安裝扶手;告誡兒童不要爬高或者在高處玩耍。
急救方法:對出血者要止血包紮;有骨折情況,家長不要隨意牽拉活動關節,可以用硬木板片或鐵片臨時固定,再送醫院進一步治療,這樣可以避免骨折斷端損傷血管和神經;若出現呼吸、心跳驟停,應立即採取心肺復甦術。
意外傷害之2:燙傷
事例:某個星期天早晨,小天爸爸買了一隻大豬蹄,洗乾淨後放入高壓鍋內燉煮,鍋的氣閥報鳴後,關滅了煤氣爐。不一會兒,貪吃的兒子小天打開了鍋蓋,只聽嘭的一聲,鍋裏一股滾燙的蒸汽直噴小天臉部,小天痛得大叫起來。一家人手忙腳亂,不知道如何處理。
燙傷易發場所:廚房、浴室、高溫用水地方。
如何規避危險:要對兒童進行燙傷的危險意識教育,不要讓兒童自己取開水、稀飯等過熱的食物;不要玩火;洗澡時一定要先往澡盆中倒冷水再加熱水;燒水的爐子和水壺以及高溫的食物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急救方法:一旦發生燙傷事件,家長首先是“衝”,用流動水沖洗;其次是“脫”,在水中小心剪開脫去衣服;接着是“泡”,在冷水中持續浸泡至少30分鐘;然後“蓋”,用乾淨毛巾等覆蓋燙處;最後“送”,儘快送醫院。家長千萬不要塗抹醬油、醋、酒、牙膏以及其他有色的藥物和偏方。
意外傷害之3:交通意外
事例:男孩,2歲半。一次,一家三口乘小車回家下車後,父母都未注意小孩,而小孩正好跑到車後玩耍,司機倒車時也未看到孩子,結果將孩子撞倒後經腹部軋過,導致肝脾破裂,並摘除了脾臟。
交通意外易發場所:公路、小區馬路、停車場等車輛聚集地。
如何規避危險:帶孩子外出時,不要在公路上嬉戲追趕;在小區儘量避免在有車經過的地方玩耍,不要在停車場等地方捉迷藏;過馬路時應遵守交通規則;遇到惡劣的天氣時小心行走。注意乘車安全,兒童不要坐在副駕駛位上,更不要單獨將小孩留在車內。
急救方法:發生車禍後,呼叫120;家長不要隨意搬動傷者的身體,特別是昏迷的人,以免造成病情的加重;如果碰撞部位大出血,家人可以拿乾淨毛巾進行壓迫止血,但處理後立即送醫院;口鼻眼耳出血不可堵,堵住了容易引起顱內感染,這些特殊部位流血就是要讓血水自然流出;若有骨折,要限制斷骨活動,用夾板固定,也可就地取材,選用木棒、竹板、硬紙板代用夾板;對心跳、呼吸停止者應儘快實施心肺復甦術,或迅速送往醫院搶救。
意外傷害之4:食物中毒
事例:在廣州做小生意的湖南籍張姓一家用採自白雲山的野蘑菇煲湯飲用,導致八人中毒,最嚴重的是只有3歲和1歲的兩姐弟。
中毒易發場所:廚房、放置有毒物品的地方。
如何規避危險:夏天妥善存放食物,不吃變質的食物;不吃含毒動植物如河豚魚、發芽土豆、生扁豆、毒菌等;妥善保管好家用化學品,不要將食物和清潔劑等物品放在一處。不要用食品包裝盒盛放洗滌液。
急救方法:搶救急性中毒的原則和步驟是首先打120,接着儘快清除未被吸收的毒物,如清洗被污染的皮膚、除去污染的衣服、脫離有毒的場所。最後催吐,用一根筷子或匙柄,手指頭也可以,讓孩子張大嘴,輕輕刺激其咽喉,將胃中的東西吐出來。
意外傷害之5:煤氣中毒
事例:20日晚22時30分,家住金盆嶺的伍女士家中,半歲的揚揚(化名)一陣持續哭鬧驚醒了同房間剛入睡的父母和另一間臥室的爺爺奶奶。奶奶伍女士聽到哭鬧後,立刻跑進寶寶房間,看到半歲的揚揚(化名)口吐奶沫,揚揚爸爸稱有頭暈耳痛症狀,揚揚媽媽面色慘白、全身乏力,暈倒在房間裏。伍女士聞到屋內一股濃烈刺鼻的煤氣味,其21歲的侄女從浴室爬出來倒在客廳地上。
中毒易發場所:家中,澡堂。
如何規避危險:養成安全使用煤氣的習慣,定期檢查煤氣管道有無漏氣;保持生活環境通風良好。
急救方法:打開門窗,使新鮮空氣進入室內,儘快讓中毒者脫離中毒環境;撥打120;檢查中毒者呼吸、脈搏和意識,對呼吸、心跳停止的中毒者,立即進行心肺復甦術。
意外傷害之6:溺水
事例:7月7日,10歲的夏弘宣從湖北來廣州度假,當晚跟着舅舅、媽媽、阿姨到某花園小區游泳,就在大人換衣服的空當,夏弘宣跳進水中。等幾個大人發現的時候,小孩已經溺水了。經搶救,夏弘宣雖然保住了性命,但由於停止呼吸時間太長,腦部受到傷害,至今仍躺在ICU病房。
事故易發場所:游泳池、江邊、河邊、公園池塘等地。
如何規避危險:首先要加強對孩子的監管,不讓孩子私自下河游泳;其次,如果在游泳池,要讓孩子特別是幼兒遠離深水處,同時要加強孩子對游泳潛在危險的認識;總之,只要是需要下水的行爲都必須在家長的監護進行。
急救方法:發生溺水後,首先確定是否有意識,確認是否有呼吸,觀察是否有心跳。然後大聲呼救,請別人幫忙叫救護車,同時,採取急救措施。當灌了很多水,肚子都鼓起來時,使孩子趴着,手按在腹部並上提腰部,讓孩子把水吐出來。或者,救護者坐着,將孩子的腹部放在膝蓋上,讓孩子頭朝下,輕敲其後背。檢查頸動脈、肱動脈搏動,若無反應開始心肺復甦。將傷者仰臥在堅硬、平坦的表面上,暴露胸部的所有衣物,先進行30次胸外按壓,按壓後給予2次人工呼吸,每次1秒鐘。做人工呼吸時,要保證氣道通暢,快速清理孩子口、鼻中的泥沙、雜草和嘔吐物等雜物,讓頭稍稍後傾,用手捏住孩子的鼻子,嘴同時蓋住孩子的嘴,輕輕往裏送氣直到胸部起來爲止。1歲以上兒童胸外按壓部位在兩乳頭連線與胸骨交界處;1歲以下嬰兒,應於兩乳頭連線與胸骨交界處之下,切忌按壓劍突;按壓深度兒童約5cm,嬰兒約4cm;按壓頻率均爲100次/分鐘;按壓呼吸比例單人復甦爲30:2,雙人爲15:2。5個週期後交換施救者角色,直至救護人員到達。
意外傷寒之7:氣管異物
事例:2007年4月的一天,內蒙古自治區的三年級男孩小龍,在上早自習時,叼着一支筆玩。沒想到,一下子將筆帽吸到了嗓子裏,怎麼也咳不出來。同學和老師給他水衝喉嚨,也不見效。在當地醫院處置不了之後,奔到兒童醫院,經檢查發現小龍的情況比較嚴重,異物已卡在氣管裏,把下面堵塞得很厲害,呼吸已出現異常。醫生馬上給他作了手術,成功地取出了卡在氣管近一週的筆帽,使小龍脫離了生命危險。
事故易發場所:家中,學校,遊樂場等地
如何規避危險:小異物收好,如鈕釦、硬幣等;3歲以下兒童慎吃堅果、豆類和黏凍食品(湯圓、果凍等);吃飯時不要說話,不要逗小孩大笑,走路時最好嘴裏不含食物。
急救方法:一當發生異物卡喉時,很多家長會採取土辦法--喝水吞服,讓孩子把異物給強行吞進肚子裏,提醒各位家長,出現異物卡喉時,禁止喝水,喝水則可能加劇堵塞,引發危險性較大,萬一異物卡住聲門,不僅很難用水送服,相反水會堵住聲門餘下的空隙,加重患者的窒息症狀。乾果等東西卡住喉嚨後,也不宜喝水,因爲乾果遇水膨脹只會導致卡得更嚴重。切忌用手掏或使用鉗子夾取異物,以防異物進入更深處。
緊急情況下,家長可拍擊孩子的背部,使異物咳出,或用手指摳出異物;也可以腹部推壓法進行急救,具體做法是站在孩子後面,一手握拳頭,放在孩子肚臍上方、胸骨下方,使孩子緊緊貼近救助者,用握緊的拳頭快速向上、向內推壓孩子的腹部,連續地推壓直到見到異物排出。若無法取出,應立即送往醫院治療。
意外傷寒之8:抓、咬傷
事例:海南省海口市一男孩小飛在和同學玩耍時,被突然躥出的一隻狗咬了小腿一口。一想到父母肯定會責罵自己貪玩,小飛不敢向家長講自己被狗咬的事情。3個月後,小飛突然出現疲倦、發熱、不安、腿部疼痛等症狀,家人以爲他感冒了,便給他吃了一些感冒藥。兩天後,小飛的感冒非但沒好,反而出現了全身痙攣、幻覺、怕光等症狀。家人連忙撥打120急救電話,將小飛送到醫院。可惜小飛狂犬病發作,醫治無效後死亡。
事故易發場所:住房小區、街道
如何規避危險:很多市民都是在給貓狗剪指甲、洗澡的過程中被抓傷或咬傷的。所以,市民在和貓狗親密接觸時,最好戴上長至肘關節的手套,起到保護自我的作用。此外,學生在放假期間,特別注意不要逗路邊的貓狗,避免被意外咬傷抓傷。
急救方法:被狗、貓等動物咬或抓傷後,切忌像被毒蛇咬傷一樣對傷口進行擠壓,以防病毒以更快的速度進入神經系統。可徹底沖洗,先用肥皂水、清水、洗滌劑或對狂犬病毒有可靠殺滅效果的碘製劑、乙醇等,徹底沖洗傷口至少20分鐘。在徹底沖洗後,用2%~3%碘酒或75%酒精塗抹傷口,以清除或殺滅局部的病毒。然後隔着紗布冷敷以保護皮膚,並快速就醫。醫生會檢查孩子是否該接受合適的破傷風免疫,或判斷是否需要注射狂犬疫苗。
意外傷害之9:蟄傷
事例:“那麼多蜜蜂衝過來,我嚇壞了,跟着同學拼命跑,不知怎麼的就摔暈了。”,一說起被野蜂圍攻的情景,頭上還裹着紗布的學海中學初二女生蕾蕾的眼淚就刷刷地掉了下來。前天,她和30多名同班同學在學校組織的一場野外活動中意外遭受野蜂襲擊,多名學生受傷。
事故易發場所:公園、野外、植物園、森林中
如何規避危險:出外遊玩發現正在巡邏的蜜蜂時,若無法確認它的種類,最好保持距離,別去騷擾它。若發現單飛的虎頭蜂在外盤旋,代表你已誤闖它的勢力範圍,應儘速離開。千萬不要用手拍打或驅趕,一旦招惹蜂羣,要馬上保護好身體,尤其做好頭面部的保護。到郊外應儘量少噴香水,以免吸引蜜蜂過來。有些虎頭蜂會在地底築巢,由於不容易發現,稍不小心便可能誤闖它們的警戒範圍,所以登山時應選擇已開發好的道路前進。
急救方法:家長發現小朋友被蜜蜂螫傷時,常想要自行將蜂針拔起來,但鉗子若使用不當,易夾斷蜂針,導致毒素及毒囊遺留在孩子體內,所以建議爸媽改用消毒後的針挑掉毒刺,再用優碘略作消毒後送醫,避免使用雙氧水而過度刺激傷口,亦可直接帶孩子就醫治療。
意外傷害之10:電擊傷
事例:13歲的男孩小馬,放學後跟小夥伴出去玩,爲了抓到一隻小鳥,他爬到了電線杆上,結果被高壓線擊中。
事故易發場所:家中,電線杆旁,野外等地
如何規避危險:開關、插座等電器用具,要保持完整和乾燥,不要用溼布、溼手去擦、摸;對電器的清潔應在斷電狀態下進行;不要在供電線附近放風箏;若發現有電線斷落在地,千萬不要走近;雷雨天氣儘可能避免外出;出現雷電時,避免使用電話、電腦和電視等電器。不要在大樹下避雨。
急救方法:立即拉下電閘或關閉電源開關,利用竹竿、木棍、塑料物品等絕緣物挑開電源;接着撥打120急救電話;當發現觸電者心跳停止時,應馬上握拳在心前區叩擊兩次,沒有反應立即進行心肺復甦;不要隨意搬動觸電者,應等醫務人員到達,或觸電者清醒後再予以搬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