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我國就非常重視選用藥物以保健身體和延緩老化。在古代的醫學文獻以及中藥養生專著中,記載了很多具有民族特色.、行之有效的傳統養生方藥,蘊藏了極其豐富多彩的內容,對保健工作有很多的作用。

    <黃帝內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醫藥學著作。傳說爲黃帝所著,但後人經考證,認爲成書於戰國時期。在這部醫學文獻典籍的(素問·血氣形態篇》中載:’‘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醛藥。.’其意即:經絡運行不暢,病患大都是肌膚麻木不仁,治療宜用按摩和藥酒。可見遠在先秦以前,我國古代醫學家就用藥酒來治療疾病了。

    (神農本草經),簡稱(本草經)或<本經》,是我國最早、最重要的一部中藥經典著作。書中共收錄藥物365種,以上、中、下三品分類,上品藥以扶正補益爲主,多屬攝生·保健的藥物;下品藥以祛服攻邪榨主,多屬治病、愈疾的藥物。延年,即長壽的互詞,指延長壽命以盡其天年的意思,《神農本草經)中具有延年一類功效的藥物較多,共有38種,如“紫芝。味甘、溫。治耳聾,利關節,保神,益精氣,堅筋骨,好顏色。久服輕身,不老延年,神仙”。

    不老,即指具有抗老、防衰作用,可以延緩老化的意思。當然,延緩並不意味着絕對不老。而且,由於老化的內容很多,如發白、皮皺、形敗以及各種老年病的發生等,一種藥物或許只對其中的一、兩個方面有關。

    漢代的張華,撰<博物志》十卷,在該書中記述了一些抗老化藥物,如”太陽之草,名曰黃精,餌而食之,可以長生‘’(《博物志·卷十》);東漢末年的著名醫學家張仲景制腎氣丸(《金醫要略·血痹虛勞篇》),成爲後世補腎抗老化的祖方,這些都對中藥養生有一定貢獻。

    魏晉南北朝時期,晉代的葛洪著《抱朴子》,書中記載有抗老化作用的一些動植物養生中藥,如龜板、胡麻,謂其’‘服之不老“卜(<抱朴子·仙藥卷))。南朝的陶弘景著‘名醫別錄),在中藥養生方面,又新增輕身、延年的藥物近百種。如麥門冬、‘’強陰,益精,消谷調中,保神,定肺氣,安五臟,令人肥健,美顏色,有子”。忍冬,‘’久服輕身,長年,益壽“。輕身,從醫學上分析,既有行動輕捷之意,又兼減輕身體重量之效。王充在《論衡·道虛篇)中說:”夫服食藥物,輕身益氣,頗有其驗。百藥愈病,病癒而氣復,氣復而身輕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