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是病,痛起來也要命。痛經是讓女性最痛苦的事情,尤其在秋冬,寒風瑟瑟忍受痛經,人生的許多感悟都可以悟出來了。痛經的病因有哪些,如何檢查呢?我們先來瞭解一下痛經分幾種,再來介紹痛經的病因。

一、痛經可分爲原發性痛經與繼發性痛經

1)原發性痛經

最常見於25歲以下未婚未產的婦女。

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瞭,沒有任何器質性病變,大多在初潮後6~12月發病,大多到育齡、婚後會緩解,甚至症狀消失。

2)繼發性痛經

常見於育齡婦女,30歲後的已婚婦女。

有明確的病因,生殖器官發生器質性病變,婦科檢查可發現子宮增大、活動受限、有壓痛;附件增粗或片狀增厚、有壓痛。必須通過對症治療好原發病,才能消除症狀。

二、痛經的病因有哪些

1)痛經的病因一:子宮肌腺症

特點:嚴重痙攣、絞痛

該病多發於30歲以上的經產婦。

子宮肌腺症也是繼發性痛經一個重要病因,主要表現爲經量增多,經期延長,進行性加重的痛經,下腹質硬而有壓痛,經期壓痛更甚。其痙攣性或絞痛性疼痛程度之嚴重,令人難以忍受。少數患者也可能有性交痛。少數患者可能在月經前後有陰道滴血現象,B超檢查肌層中可見不規則回聲。

婦科檢查發現子宮增大,輪廓改變,或侷限性結節隆起。

2)痛經的病因二,子宮粘膜下肌瘤

特點:壓迫感疼痛

子宮粘膜下肌瘤是突向子宮腔內生長的子宮肌瘤,由於肌瘤表面覆蓋着子宮內膜,增加了子宮內膜面積,且在宮腔內佔位,影響經血排出,因此可引起子宮異常收縮,發生痛經,並伴有月經量多及週期紊亂。

由於肌瘤向子宮腔發展,其鄰近器官會出現壓迫症狀,當肌瘤紅色變性時或漿膜下肌瘤發生蒂扭轉時,可發生劇烈腹痛。

有1/3的患者可伴發不孕。子宮肌瘤是一種良性腫瘤,一般認爲子宮肌瘤的發生和雌激素與孕激素有關。另外,可能還與其他因素有關,但目前尚未明瞭。

3)痛經的病因三,慢性宮頸炎

特點:骶部疼痛、墜脹感

多見於經產婦。

慢性宮頸炎的主要症狀是白帶增多,但當炎症沿子宮骶韌帶向盆腔擴散時,就會引起痛經,主要表現爲腰、骶部疼痛、下腹墜痛、脹痛,疼痛在月經期、排便或性交時加重。另外,淋球菌等所致宮頸炎則是通過性生活感染的,常導致宮頸管閉鎖或狹窄,這同樣會引起經血逆流,導致痛經。

因分娩、流產及手術損傷,子宮頸或局部經長期刺激感染細菌所致。也可由急性宮頸炎轉變而來。一般有宮頸糜爛、宮頸肥大、宮頸息肉、宮頸腺囊腫等。

4)痛經的病因四,慢性盆腔炎

特點:疼痛範圍大

常見於小於35歲的育齡婦女。

由於盆腔炎涉及生殖器官所有內藏部分,包括子宮、輸卵管及卵巢的炎症。炎症可侷限於一個部位,也可幾個部位同時發病。

慢性盆腔炎導致的痛經主要表現爲雙側上腹持續性疼痛,可放射至腰部,有時伴肛門墜脹感。除了經期腹痛加重,勞累、性交或排便時也會加重症狀,可伴有尿頻、白帶量多、色黃或月經異常及不孕等症。有時有低熱、易感疲勞,部分病人因病程長而出現神經衰弱症狀,如失眠、精神不振、周身不適等。

慢性盆腔炎病情較頑固,不易徹底治癒,易反覆急性發作。急性發作時,有可能引起瀰漫性腹膜炎、敗血症以至感染性休克等嚴重後果。

婦科檢查時可觸摸到子宮旁組織增厚,有壓痛,子宮附件可形成大小不一的塊物。可能會有輸卵管呈條索狀而有壓痛、子宮後屈、活動度差或不活動、盆腔結締組織及宮骶韌帶均增厚、增粗,有觸痛等表現。

5)痛經的病因五,子宮內膜異位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