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宜君作健康體檢時,B超可見子宮長了個小息肉,醫生建議她作進一步檢查。可是,當她去一家三甲醫院複查時,醫生竟然說看不清楚,得下次再作。宜君有些怨意:人家體檢機構都發現了,堂堂大醫院的醫生,怎麼可以明目張膽地要人家多作無謂的檢查?


  剛想在心裏下個“無良”的結論,醫生的解釋消除了她的疑慮:你的子宮內膜現正處在蓬勃生長期,息肉可能“隱身”了,要到經期結束後纔可能重新“上線”。


  這個醫生說得有趣,子宮內膜就像植物一樣,也有花開花謝,而這一切,都能被B超忠實記錄。  


  子宮內膜,一月一枯榮


  就像花花草草的枯榮一樣,子宮內膜也有生長—脫落—生長的循環過程。不過這個週期,不是一“歲”,而是一月。在醫學上,子宮內膜的變化週期可分爲三個時期:增生期、分泌期、月經期。掌控這種規律的神祕力量是卵巢分泌的雌、孕激素的規律變化。


  在月經期,雌、孕激素都下降,失去“滋養”的子宮內膜缺血、脫落,留下薄薄的基底層;經期之後,子宮內膜經過一番“除舊”,開始進入“迎新”階段,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刺激下再生、加厚,爲可能降臨的小生命所需要的“住所”奠定地基,這就是增生期;由於卵巢排卵後,黃體產生的孕激素增加,使得原來處於“青春發育期”的子宮內膜進入分泌期,此時,內膜上的腺體大量分泌,爲尚未到來的寶寶創造更好的環境。如果寶寶沒有到來,到了月經期,內膜便脫落,開始新一輪循環。


  我們知道,超聲是根據聲波在不同“質地”的組織上產生不同強度回聲來判斷的。當子宮內膜發生厚薄變化時,超聲也能反映出來。一般來說,隨着內膜的逐漸增厚,超聲回聲逐漸增強,從增生早期的弱回聲到後期的低回聲,直至分泌期,顯示爲厚厚的較強回聲帶。絕經後的子宮內膜由於萎縮,相應的超聲則呈薄層的均勻回聲。


  審時度勢作B超


  在超聲圖像中,子宮肌瘤、息肉也都局部呈現較強的回聲。那麼,它們又是怎樣“隱身”的呢?


  在經期,子宮腔內有血液和脫落內膜的碎屑,雖然跟肌瘤或息肉的性質不接近,但這些“雜質”會干擾視線,小的肌瘤或息肉難免會混跡其中而無法看清。


  而在分泌期,子宮內膜明顯增厚,腺體分泌旺盛,呈現出前面醫生所說的“蓬勃”狀態,小的息肉或肌瘤便較難和正常內膜的回聲區分開,所以這是最有可能遺漏小的異常情況的時期。


  而當子宮內膜很薄而呈低弱回聲時,即使是小的肌瘤或息肉,也容易被檢出。就是說,在月經週期的增生期,即在月經結束的第三天開始,是檢查或複查的最好時機。


  當然,絕經後子宮內膜變薄,選擇B超檢查的時間便沒那麼嚴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