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冬季,人們對“進補”投入了巨大的熱情,而期望通過補血達到養顏目的的女性更不在少數。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綜合科主任楊小紅表示,補血要也辨證,僅僅衝着“養顏”而亂補,小心越補越上火。


  冬季,補血正當時


  中醫認爲,人的氣色與臟腑氣血的盛衰有關。尤其是充足的氣血有滋養皮膚的作用,使皮膚光滑,面色紅潤。如果氣血虛虧則會顯得面容憔悴、皮膚衰老。這也是爲什麼許多女性青睞補血養顏的原因。而冬季講究收斂、收藏,是一個蓄積營養、調養身體的季節。楊小紅表示,儘管四季都可補血,但冬季人體的耐受能力比較強,因此可以說,冬季補血正當時。


  “血爲氣之母,氣賴血以附,血載氣以行。”血虛一般不會單獨存在,血虛常伴隨氣虛,也就是中醫常說的氣血虧虛。而氣血不足往往與體內血液生成不足、血液運行失常或血的濡養功能減退有關。因此,補血主要是通過調和機體內外平衡,使身體維持氣血通暢。一般來說,建議通過食補進行,如阿膠補血,黨蔘、北芪、紅參等補氣,定期燉服可達到氣血雙補的功效。


  值得一提的是,一般血虛的大多爲女性,但如果失血過多、飲食不調損傷脾胃或過度勞累等也可能使男性發生血虛的狀況。另外,老年人的臟腑功能退化,身體對營養的吸收能力減弱,也可能導致血虛。


  補血不可“無差別”


  補血看似能養顏,對身體有益。但楊小紅強調,補血也應辯證,如非血虛,盲目進補很可能會導致煩躁、口乾舌燥等;如果是陽亢體質還可能會導致高血壓、出鼻血等情況的發生。


  那麼,怎樣纔是氣血虧虛的情況呢?氣血虧虛者多表現爲:臉色發黃或蒼白、脣甲色淡、舌淡脈細、沒有精神、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皮膚乾燥、爛便等,還伴有少氣懶言、氣短、疲倦乏力等狀況。


  如果不能確認自己是否氣血虧虛,最好先請中醫師鑑別,或先少量補補,如果出現口乾舌燥的情況,最好停止進補。


  補血養氣食療方


  1、阿膠10克,燉服起補血功效,每週1-2次


  2、阿膠10克,黨蔘20克/北芪20克/紅參10克(三者任選其一)燉服,可根據個人口味喜好加入適量瘦肉等,每週1-2次,可以起補血養氣的功效。


  3、當歸生薑羊肉湯:羊肉500克,當歸50克,生薑100克,有溫中補血的功效,在寒冷的冬天更爲適合。


  TIPS:血虛≠貧血


  中醫的“血虛”並不等同於不西醫的“貧血”,有血虛的病人未必貧血,中醫所說的“血虛”指血液虧虛,血的營養和滋潤功能減退,以致臟腑百脈、形體器官失養的病理變化。可以由脾胃虛弱、飲食不足、腎氣虧虛、勞作過度等引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