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間,母親的腹內(子宮)是一個非常“嘈雜”的場所,因此,在大量的聲音傳人胎兒耳內。在傳入胎兒耳內的聲音中,最爲嘈雜的是母親胃內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另外,即使是父母比較微弱的談話聲,胎兒也會全神貫注地傾聽。
然而,支配胎兒所處環境的聲音,畢竟是母親那富有節奏的心臟搏動聲。如其節奏正常,胎兒就會知道一切正常,即胎兒會因感到所處環境安全而無憂慮。
何以見得呢?隨着現代醫學的發展,藉助於B型超聲波診斷儀,人們已能觀察到胎兒在母體子宮內的活動情況,以及吞吐羊水的有趣模樣。胎兒能接受外界刺激,並作出反應。當胎兒聽到音響時,胎心音會變快;聽到汽車的喇叭時,會出現頻繁胎動。用光照射孕婦的腹部,胎兒會有眼球活動。
在聊天中,做母親的也常常講起自己的親身體會:猛然一下關門聲,腹中胎兒竟會縮成一團;置身於車水馬龍的街頭,嘈雜聲與喇叭聲常會引起頻繁的胎動。
有人還做了這樣一個試驗,在孕婦妊娠期間,讓父母給胎兒起一個小名,並讓父母常常向腹中的胎兒呼喚他的小名。胎兒出生以後,當他聽到呼喚他的小名時,會突然停止吃奶或在哭鬧中安靜下來,有時甚至會露出似乎高興的表情。這項試驗結果,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胎兒不但具有聽力,而且有一定的領悟。
據數年前的研究結果表明,在新生兒室內給一部分新生兒播放人心臟跳動的錄音時,聽到這種錄音的新生兒比沒有聽到這種錄音的新生兒表現得活潑,飲食和睡眠狀況良好,體重迅速增加,呼吸能力不斷增加,不愛哭鬧,不易生病。
專家們認爲,胎兒在官腔內被羊水包圍,是生活在一個水環境中,而水對聲音具有選擇的過濾作用,它能除去一部分低音而對高音則有較多的保留,故而胎兒對高音具有更強的敏感性。究竟哪種解釋更爲合理,或二者兼而有之,這裏並不想下結論。重要的是胎兒對母體及母親的聲音具有依賴性與敏感性,這是與胎教直接有關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