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句順口溜,叫做“二擡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周(歲)會走”,這是對嬰兒時期運動行爲發育規律的粗略概括。然而兩名已經1歲多的寶寶,可愛活潑卻不會站立不會走路,智力發育也嚴重滯後,近日被診斷出是腦癱,令家長痛不欲生。專家表示,出現這樣的結果,完全是家長的漠視。

  早在半歲以內的時候,在常規體檢中,就發現這兩位寶寶肌張力高,運動發育落後,當時就向家長提出了治療意見和建議,遺憾的是一位家長置若罔然,根本不相信孩子有病,也不願意接受治療,而另一位家長則在治療一段時間情況有好轉的時候放棄了治療。兩位家長都認爲,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的症狀會自然消失的。

  對於所有腦癱患兒或有類似症狀的家長而言,這都是一個不能忽視的教訓。目前兩名寶寶已經在進行緊張的治療,原來不能着地的腳也慢慢着地了,但已經錯過了最好的治療時期。專家表示,這兩位寶寶的後續治療將是煩瑣而漫長的,如果當時就及時進行早期干預與治療,治癒率會更高效果也會更加明顯。

  據瞭解,腦癱是患兒出生前或出生後大腦受到非進行性外傷導致的以運動或姿勢障礙爲主要臨牀表現的綜合徵,目前中國約有500萬以上腦癱患兒,發病率在我國約佔千分之三,其中最爲常見的就是痙攣性腦癱,通常表現爲手足顫動、關節不靈活、走路不穩、呈機器人步態。腦癱一般沒有明顯表現,但如果父母注意觀察,有些跡象還是可早期發現的。正常新生兒出生後即有與人互動的能力,會追隨大人說話或微笑,會用哭叫喚起大人的注意,觸覺很靈敏,而腦癱兒反應性很差,動作明顯減少,就連吸吮能力都很差,經常出現嗆奶,同時肌張力及姿勢異常,如大腿外展困難,膝部屈曲不易伸直,兩腿交叉呈剪刀狀,肘腕關節屈曲及手經常握拳而拇指內收。有的孩子出現智力發育落後等表現,不能達到相應月齡孩子具備的能力。

  專家提醒,儘管腦癱是一種終身性殘疾,但腦癱患兒經過科學、有效的康複訓練後,病情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改善。父母平時應密切關注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一旦發現有異常,千萬不要拖延,一定要抓緊治療和訓練。6個月以前是腦癱兒治療的關鍵期,嬰兒早期腦組織處於生長發育旺盛時期,此時進行早期干預,效果顯著,治療後運動障礙較易恢復。

  【新生兒腦癱】

  新生兒腦癱症狀是非常受家長們關注的一個問題,由於現在新生兒腦癱越來越常見,關注新生兒腦癱症狀的人也明顯增多。據專家介紹,據腦癱專家介紹,新生兒腦癱症狀是最不容易被發現的,需要家長們細心觀察。

  一般腦癱在新生兒期難以作出診斷,不過認真觀察也會發現一些蛛絲馬跡。如吮乳困難無力,覓食反應差,如用奶頭碰嬰兒口周,正常孩子會自動尋找奶頭,並有力的吸吮,“腦癱”兒則不能;孩子過於安靜或容易被激惹,或無原因不停的啼哭等都值得警惕;嚴重的痙攣型腦癱在新生兒期就可表現爲伸肌張力增高(正常新生兒屈肌佔優勢),仰臥位時雙下肢伸直,兩腿分開(外展)困難,有時背部肌肉緊張頭後仰,醫學上稱爲角弓反張姿勢,即頭肩和臀着牀,腰背離牀拱起:雙肘屈曲,兩手緊緊握拳。但大多數腦癱患兒表現爲肌張力低下,活動減少,早期識別比較困難。腦癱指非進行性的腦損傷引起的動作和肢勢的異常.一般到了週歲才能確診,新生兒是沒有腦癱這個概唸的.以上就是新生兒腦癱症狀了。

  導致新生兒腦癱的常見原因

  腦癱的原因十分複雜,從母親懷孕開始,到孩子出生後4星期內,凡是能引起胎兒或新生兒腦組織損傷的因素都可以成爲腦癱的原因。大體上來說,導致腦癱的因素分爲出生前、圍產期和出生後三個時期。出生前因素大多是母親妊娠期吸菸或被動吸菸、酗酒、不適當的用藥、接觸毒性物質、感染弓形蟲、患風溼病、先兆流產、有妊娠高血壓綜合徵、胎盤功能不良以及母親高齡等;圍產期因素是產鉗分娩、胎位不正、產程過長或急產、出生時窒息、早產、過期產、多胎等;出生後因素大多是因頭部外傷、顱內出血、感染、中毒等。一般來說,因圍產期因素引起的腦癱兒最多,其次爲出生前因素,最少的是出生後因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eenhao8 的頭像
    cheenhao8

    健康小屋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