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泡腳,勝過補藥”,正值冬季,非常適宜泡腳自我保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黃啓輝表示,用於養生保健每次可以浸泡30分鐘左右,一天一次即可;用於治療,如風寒感冒、寒性胃痛、虛寒咳喘等病症,一般需浸泡45分鐘左右,每天浸泡2~3次。泡腳水以45℃左右,感覺微燙爲好。水溫過高,易發生燙傷,通常從40℃開始,逐漸增至50℃,不應超過60℃。


  一般人都可以泡腳,特別是中老年人具有慢性病者、各類亞健康人羣更可以用泡腳來舒緩疲勞,改善睡眠。“但要注意,心腦血管病和糖尿病的患者以及老年人,用熱水泡腳時,要特別注意水溫和時間的控制,若出現頭暈、頭痛、乏力、心慌等情況,應暫時停止泡腳,馬上躺在牀上休息。”他說。而糖尿病病人若有糖尿病足就無法判斷水溫,最好準備溫度計或由家人幫助試水溫。


  很多女士詢問,經期適不適合泡腳呢?黃啓輝表示,女性在月經期也可以用溫水或生薑水泡腳,特別是寒性痛經用姜水來泡腳效果不錯,但水的溫度不宜太高,控制在40℃爲好。“臨牀上有不少女性用中藥泡腳來緩解痛經症狀,建議最好能夠諮詢醫生,女性經期出現的問題比較複雜,如果不能辨清原因就用中藥泡腳,不但起不到舒緩的作用,還可能會加重痛經等症狀。”他提醒道。


  足浴注意事項


  忌空腹時泡腳,易發生低血糖


  忌餐後立即泡腳,妨礙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兒童不宜足浴,會給神經、血管的功能帶來一些影響,平日可用溫水洗腳


  忌當風泡腳


  忌用力搓擦皮膚,可造成皮表和皮下組織損傷


  腳部皮膚有感染、肺炎等感染性疾病發熱期,嚴重心腦血管病及精神病患者不宜用熱水泡腳;年老體弱者、高血壓患者不宜泡太長時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